《“故城” 为西汉东阳侯国》胥陵之疑 郝金龙

392次阅读

共计 17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王莽篡汉不久, 将汉所置县多数改名, 将东阳改为“胥陵” 应该有其渊源。故城县自明嘉靖始有《故城县志》 , 今己佚失, 但从其后之志所载“甘陵之辨” 来分析, 盖前志误将城内之陵定为“刘庆陵” , 再将甘陵郡城误以为故城县之古城的缘故。 实则'‘城” 乃汉东阳之古城, “陵” 乃更古老之“胥陵” ,“甘罗陵” 和“刘庆陵” 乃晚辈之陵也。

“胥” 有关的渊源有四种可能:
1.高地

依《尔雅》 对高低不平的“土” 质陆地的称呼是不同的, 而且分得很细。陵墓之“陵” 是《尔雅》 中“陵” 的延伸义项, 《尔雅》 曰: “下湿曰隰, 大野曰平, 广平曰原, 高平曰陆。 大陆曰阜, 大阜曰陵, 大陵曰阿。 ” ⑻〕如故城县今有“原隰” 村, 即今简笔成“原西” , 原义为适合于种植稼禾的广平湿地;有"大阜屯” , 即今武官寨镇的前屯、 后屯村, 历史上就是一片从兀兰屯到武官寨的阜岗高地; 还有如山东平原县; 山东东阿县都与《尔雅》 定义的对地形、地貌的称呼有关。 这仅是对“土” 质陆地的定义, 对于“石” 质的陆地还有“丘 岗、 岭、 ” 的分类。 根据《尔雅》 对“陵” 的定义, 具体到“胥陵” 之称有可能就是对这一带“大阜曰陵” 的称呼。 古临清县有贝丘, 清河县的广丘, 历亭县有西山, 故城县有胥陵, 在向东北德州附近有将陵, 标明《禹贡》 九河或定王河和史前黄河沿线高地上有丘、 有陵。
2. 华胥氏陵

华胥氏为燧人氏时代的母系氏族, 传说是伏羲的母系, “太昊庖牺氏, 风姓, 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 。 血]华胥氏到底起于何地, 有多种版本, 有山东说、 河南说、 陕西说、 甘肃说等。 今人用DNA的方法研究人类起源、 迁徙路线表明: 有一支自缅甸进入陆地, 沿陆地北行的一支发展成炎黄族的祖先; 从缅甸沿海岸线以海产为食的就是后来的东夷人。 东夷人有的沿勃海湾继续东北行, 进入朝鲜半岛和日本, 有的进入内地, 当时处于冰河期, 海岸线比现在萎缩, 渤海湾有大面积的陆地裸露。

民间传说, 当伏羲之世正遇海水上涨期, 大多数被淹死, 不多的人得以逃生, 伏羲、 女蝎属逃脱的两人, 才辗转迁入山、 陕之地。 从原始人类的迁徙分析, 夏朝前德州之北是有穷氏的地盘, 后羿就是东夷人, 其祖上, 迁徙到穷石,与黄帝族通婚而成有穷氏。 德州以南在上古还有有鬲氏部落, 所以说故城镇的“大阜” 就是东夷人通向内地的“大陆桥” 。 古《汉志》 河绕“故城” 而东过,定王河躲“故城” 而行西, 就标志着“故城” 有高阜之地。 早期有人类居住的可能, 也符合由沿海转入内地的条件, 比河南说、 陕西说理由充分。
3. 赫胥氏陵

有人考证说“赫胥” 乃“华胥” 的音转, 也是中华民族的先民, 据九江《胥氏宗谱》 载: 公元前6477年一前6352年有伏义、 城义、 肆柄、 归纹、 伏秧五位帝王为“赫胥氏” 。 河南省南乐县有赫胥陵, 但经发掘定为汉墓。 故城的胥陵是否与赫胥有关呢? 待考。
4. 晋国胥氏陵

春秋初期晋昭侯继位, 封其叔父姬成师(前802—前731年) 于曲沃(今山西闻喜) 姬成师号曲沃桓叔, 分封功臣共十八族, 其第七子姬很列为公族,食采于蒲地(今山西临汾蒲县) , 授姓胥, 为胥彼, 乃胥氏肇姓之始祖。 后有 名胥臣者助重耳(晋文公) 流亡、 复位, 又立下战功, 官拜司空, 显赫。 “故城” 乃晋国东鄙地, 为防齐、 燕的边防重地, 有晋国胥氏功臣葬于“故城” 的条件。

漫长的历史时期, 两个东阳侯国被记录为一, 复述历史者仍因袭古说, 或指为功臣侯国, 或指为王子侯国, 或指不曾为侯国的江苏省的古东阳县。 东阳城曾为“胥陵” 的原由更无从谈起, 漫长的历史时期的忘却, 更使“胥陵” 扑朔迷离。 在此提出, 以告后人引以关注。

“东阳” 之称在汉高祖^一年(前196年) 前, 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域泛称, 并没有相应的城池。 公元前196年以后封功臣侯张相如为东阳侯, 以县侯建城辖民, 才出现东阳城, 其位置在今故城县南的郑口镇孟故庄东南的运河西堤内原孟故庄故址。 到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 撤销东阳侯国为县。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黄河决口洪水圮城, 东阳县既已名存实亡。

东汉时仍然没有恢复县的建置, 仅存在乡级建置, 名为“阳乡” 。 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年)以《推恩令》 的规定, 封清河纲王之子刘弘建王子侯国, 仍因袭“东阳” 名, ’位置在今故城县故城镇建东阳城, 辖境到今东光县。 王莽篡汉后(9年) 东阳侯国撤销, 以古迹“胥陵” 名县, 到东汉建国(25年) “高黎郭” 之称推测是北魏末和北齐之初高欢、 高洋族人的封地或城堡。故城县之“故城” 在西汉的本始四年(前70年) 即已存在, 距今已有2086年。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