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 为西汉东阳侯国》西汉东阳县的归宿 郝金龙

203次阅读

共计 8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汉书。 地理志》 中仅记载了东阳功臣侯国在清河郡的史实, 什么时期撤销侯国设东阳县并未注明, 查《后汉书。 郡国志》 到东汉再未于此地设置东阳县。 东阳县的归宿就要靠历史事件来考证了。

汉武帝的元封二年(前109年) 则是影响故城县的一次灾难。 “自塞宣房后, 河复北决于馆陶, 分为屯氏河” ⑹] , 屯氏河“广深与大河等, 故因其自然, 不堤塞也” 。 〔62这条屯氏河与东行的黄河主流, 以同等的流量向北分流,因为屯氏河是自然决堤, 初始的黄河漫灌期是造成地理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形成固定河道归海后灾难即行结束或减弱, 但洼地湖沼仍会占据原有耕地。屯氏河左分的“一级分支” , 在北馆陶南向左分出, 历史上称的“屯氏别河” 。 

屯氏别河在今清河县西又分出屯氏别河东阳支, “又东北径陵乡(在军屯镇)南, 又东北径东武城县故城(在盐厂村西南) 南” [63]o东阳支在故城境内东过张里村、 赵里村北。 再东过高、 王行杖村间。 东北过于姑屯村南。 东过西、 东冯村北, 何刘屯村、 南召村南。 再东过巩庄村北,再东北过大、 小随庄村间。再东北过于庄村东南, 天水屯村西北, 东入于今运河。

沿运河“又东北径东阳县故城南” 汉东阳县位于高庄村东的故孟故庄村,1960年代运河拓宽时孟故庄迁到堤西。 东阳支在此向东出故城县域,过武城县甲马营北的刘古庄村,再东北到西王屯村。 “又东散绝, 无复津径” 血],即入今武城县北部洼地。 据记载到汉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 “(黄) 河决清河灵鸣犊口, 而屯氏河绝”东阳县当是这次洪水的受难者, 人亡政息70年后的鸣犊河, 仍然泛滥于
东阳县东境达七年。

从上述考证可知: 东阳侯国到公元前109年被水, 洪水泛滥约70年, 一直到公元前39年。 张宣(张相如第6代) 在公元前62年以圣旨“复家” 时, 此地仍在屯氏河泛滥期, 张宣或食采⑹〕 于未被水的“阳乡” 。 东汉时仍然没有恢复东阳县的建置。 据《水经注》 援引东汉人应劭曰: “东武城东北三十里有阳乡, 故县也” 得知, 在东汉时期东阳仅存在乡级建置, 名为“阳乡” 。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