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 为西汉东阳侯国》东阳功臣侯国的地理位置 郝金龙

272次阅读

共计 11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史记》 和《汉书》 只介绍东阳侯, 没说东阳在何处, 可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 中却说东阳“属临淮” ,三个字就将张相如的东阳国支到江苏省吁跆县东。 今人解《史记》 时仍然得不到确切的东阳位置, 我们也只能从古地理文献中去查寻考证了。 查《水经注》 “(屯氏别河) 又东北径东武城县故城南,又东北径东阳县故城南。 ……应劭曰: 东武城东北三十里有阳乡, 故县也” ®]。此为东汉人应劭最早的有数字的记录, 郦道元又证实“阳乡” 乃是东阳县故城。

确切知道未知古城的位置需采取“交点法” , 仍要有第二组有关距离的数据记 载。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东阳城在县(恩县, 今平原县恩城) 西北六十里。 ”[70] 《太平寰宇记》 也记载说: “东阳故城。 在县(历亭县) 西十八里。 汉高祖以张相如为东阳侯。 ” ⑺】 《太平寰宇记》 既给我们举出了距离的数据, 同时指出此处是汉高祖封给功臣侯张相如的侯国。 但用《读史方域纪要》 指出的“六十里” , 有三个“关键点” 的巧合, 即从恩县(今平原县恩城) 北关西定点向西北, 到今故城县故城镇是六十里, 到武城县漳南镇村也是六十里, 到故城县南的孟故庄原址同样还是六十里, 所以东武城东北三十里就相当重要。 好歹还有历亭县(宋治今武城县果里村) 西十八里作参考。

根据上述距离的描述, 用第一个数据“东武城东北三十里” , 从东武城(西半屯盐厂西南) 定点向东北30汉里(合12.6公里) 画一弧线; 再用第二个数据“县西北六十里” , 从平原县恩城的北关村向西北约29公里画另一弧线, 两弧线交叉处是赵行南的高庄村东运河大堤内的运河主河道西, 再以《寰宇记》历亭县距古东阳的“十八里” 验证,故址(在今孟故庄村东南1公里) ,孟故庄实地考察能发现唐、 宋、 明、老人攀谈得知, 此处为传说的古城,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此处正是孟故庄村于运河拓宽时迁到运河大堤以西, 经对原清瓷片, 便得知此村曾是一古老村庄, 与建于何时则说不清楚。 只能勘察附近土层来分析, 在今大运河的堤外的故城县齐庄村有一取土坑, 对其断面分析见199页图2—llo

经分析能看出, 东阳县应在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 屯氏别河淤积的底层, 到公元前39年结束, 再向上的淤积是北宋两次黄河北流形成, 最上层是明清运河决堤、 漫滩所形成。 因原孟故庄在大运河河道内, 没有明清运河决堤形成的土层, 据此估计汉东阳功臣侯国在原孟故庄东地下4—5米。 在今运河河道内能见古陶片(见200页2—12) 估计与东阳有关。

从古文献记载, 再经距离测定, 地层考察, 推定西汉功臣侯张相如的东阳侯国即原孟故庄村东的大运河河道内古东阳县, 其位于冀、 鲁交界处。 已经考定自北宋一直到民国前, 孟故庄和故城县的赵行村附近的几个村均属历亭县、 恩县和武城县所辖, 所以历史地志书籍都将东阳记在历亭县名下 1967年才为故城县辖地。 对张相如的东阳侯国考定的地理位置见下图2—13o 

《“故城” 为西汉东阳侯国》东阳功臣侯国的地理位置 郝金龙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