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10个月前 (03-24))
好
评:《宋后四渎考》 沙溪 郝金龙
据《宋史》 记载“熙宁四年(1071年) 七月辛卯(初八) , 北京(今大名) 新堤第四、 第五塢决, 漂溺馆陶、 永济、 清阳以北, ……下属恩、 冀, 贯御河,奔冲为一” [2乃]来看, 熙宁三年( 1070年) 六月御河疏通刚过一年, 黄河又在大名府第五境决口, 这次决口在馆陶并未行庆历北流河道, 而是在馆陶北(今馆陶县) 流入永济县(北馆陶) 并注永济渠, 沿途向北到清阳县(在今清河县西北) , 对清阳县域是一次大破坏, 所以熙宁四年(1071年) 就被兼并入清河县。
在往下的永济渠就是武城(此时仍在故城县王行杖) , 显然再向下就是新开的御河。 据记载同年十二月在大名府堵塞了这次决口, 这以后几年的御河还是平安畅通的。 一直到元丰五年( 1082年) “提举河北黄河堤防司言: '御河狭隘, 堤防不固, 不足容大河分水, 乞令纲运转入大河, 而闭截徐曲。 ‘既从之矣”[2沟。 从皇帝批准堤防司堵截御河不让黄河水流入来看, 熙宁御河的第一拨于1070年始到1082年“闭截徐曲” 结束, 顺利开通12年。 熙宁二年(1069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帮助本站成长」
上一篇:《北宋黄河北流与永济渠变迁》开兀兰堤入五股河 郝金龙
下一篇:《北宋黄河北流与永济渠变迁》元丰北流与绍圣御河 郝金龙
共 0 条评论关于"《北宋黄河北流与永济渠变迁》熙宁御河的存续 郝金龙"
您必须登录才可以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