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武城河西街》 运河变迁的见证者 张兰华

只有在明中期有了《武城县志》 后, 才有了县域事件的记载, 因金元两代300年文化的断代, 明中期之前关于武城县的文化信息几乎为零。 清朝末至今, 由于故、 武两县的政区变革, 新《武城县志》 不记载运西, 新《故城县志》 搜罗不全故城南部资料, 再度陷入文化断层。 为接续文化断层, 郝金龙先生作了不懈的努力, 对古武城的河渠研究中, 不少篇幅提到武城, 如《古武城考》 《永济渠在故城的来龙去脉》 《北宋黄河与永济渠》 《金元永济渠变迁》 《羊角旋风导致移武城县》 等。 兹仅复述武城对运河历史的见证。
(一) 河西街高地的年代

今天河西街系千年武城县城的孑遗部分, 处在周定王五年(前602年或前463年) 黄河决口后的淤积高地上, 今建国村、 和平村绝大部分处在周定王河土层上,系今故城县最古老的地面。 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经汉黄河在屯氏决口和北宋庆历黄河决口均未对河西街造成重大灾难,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 屯氏别河东阳 支沿蔡河在巩庄向东北绕过河西街高地; 屯氏别河绎幕支在过祥家洼(今故城县南端与清河交界处) 要庄, 在今良尧村北入今运河,在焕光大桥北东折进入今武城县腹地, 仍然绕过河西街高地;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 黄河在河西街以东14里, 再次绕过河西街高地。 所以北宋时期才将武城县治迁到千年不遭洪灾, 而且水系丰满的风水宝地上。
(二) 与运河的不解之缘

上述河西街的史前高地, 以今建国村石闸街土地为标志, 见证了河西街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
1.见证永济渠

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 不是一回事, 而是两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理方位的两个体系。 今天所见的京杭大运河系金末所开, 在临清北利用了金明昌六年(1195年) 疏通的卫河河道,经由河西街, 再到郑口, 在河西街仅用了永济渠不足千米。 永济渠则为隋炀帝征高丽时于608年首开, 并非平地开河, 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汉代的黄河决口形成的自然河道, 经今临西县、 清河县, 在军屯镇进入故城县境, 行蔡河河道, 经赵里村、 王行杖、 冯王庄、 何刘屯、 南召是屯氏别河东阳支, 因再向东北则入低洼地不能行船, 才于马庄村北向东南开新河, 过秋胡墓仍向东南, 过今建国邮政所北到老建国公社西的大湾, 并向西南, 然后向东通过古石闸入今运河。 石闸即《清河县志》 上记载的“河西减水闸” , 在今建
国村石闸街南端, 此位置亦系汉屯氏别河绎幕支。 永济渠在“沉船遗址” 向北,与今运河的交叉点即是“沉船遗址” , 北距“焕光大桥” 约500米, 向北过《武城县志》 所说的“东流村” , 这就是史志所载之“永济渠东” , 过东流村后再向北到“涣光桥” 北的“小钓嘴” , 今村已搬到运河大堤之东, 永济渠在小钓嘴拐向东, 再偏东南过今东、 西徐村间流向今武城县城南(原历亭县) 。 永济渠在河西街的流径见117页图1—32o

隋炀帝开永济渠后不久即遇天下大乱, 却造就了唐朝的300年基业, 与隋唐永济渠的繁华是分不开的。 武城县治所在王行杖时就扼冀鲁之咽喉, 系永济渠上的一大都市, 到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 王则领导穷人起义,波及武城, 王则被杀的当年黄河淹没武城, 永济渠停航, 熙宁九年(1076年) “羊角旋风” 将县城夷为废墟, 将县令家眷悉数卷入空中。 可见风水坏到极点, 才选择了 “东流村” 这块风水宝地, 表明东流村即永济渠沿岸的村庄, 即使无人居住石闸街的土地,也见证了永济渠。
2. 见证熙宁运河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 朝廷开通了新运河, 在焕光桥南仍利用永济渠, 焕光桥北则向祝官屯方向开河, 去接庆历黄河到郑口方向, 河西街仍是熙宁年间新旧运河的见证。
3. 见证金朝的卫运河

金明昌五年(1194年) 黄河北流完全断流, 御河(故城段为蔡河) 也失去效用。 到金泰和五年(1205年) 利用卫河水行漕, 在今临清北卫河即已行今运河了 !“沉船遗址” 的卫河水则是自南而来, 建国村的石闸节制的不再是永济渠, 而是节制清河县来的“一字河” 洪涝之水了!河西街在此时见证的是南来的卫河。
4. 见证京杭大运河

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 始到至元二十六年( 1289年) 开会通河, 河西街就与杭州连接了。 至元三十年( 1293年) 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 时坐船可南通杭州, 北达大都了。
5. 见证大运河的破败

京杭大运河经元、 明、 清和民国的繁华, 到建国初仍见舟帆相贯, 20世纪70年代运河拓宽, 县城夷为行洪区, 唯我河西街仍在见证断续的些许污水。在中国历史上可能也不会再找到与大运河相伴如此长久的城镇, 难怪郝金龙先生说: “大运河申遗文献中未将河西街(建国镇) 列入, 真是莫大的遗憾! ” 

                       

「有事请联系站长QQ/微信:843437919」

赞(3)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河北省水文站名览》《漳卫南运河志》《冀鲁豫边区革命》《衡水文史资料丛书之五衡水抗日烽火》《冀南军区战史》《故城县大事记1949-1983》《中共故城县党史1937-1949》等资料! 站长微信/QQ:843437919

热门标签

1964年河北山东划界 北宋黄河 古武城 广川镇 半世晨晓(7个月前 (02-20))

习俗一样,饶阳店这边供品会更丰富一些

评:故城县东化村的春节习俗
  • 58gucheng(11个月前 (11-12))

    中国现存的家谱族谱大部分都是明朝时候编的

    评:《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朱往驿的来历
  • 58gucheng(1年前 (2022-09-16))

    窦建德和唐朝太穆皇后窦氏应该是远房亲戚了,看当年抓了窦建德后,窦氏家族给窦建德求情应该可以看...

    评:《窦建德故里研究》武城县漳南镇村与窦建德乡里无关 郝金龙
  • 人和(1年前 (2022-09-14))

    经过多年对朱往驿村的历史传说,觉得来历考证过于简单,且并无朱元璋来此地之说。关于王姓来历的说...

    评:《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朱往驿的来历
  • 小思(1年前 (2022-04-22))

    问一个问题,关于窦建德和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有没有血缘关系,这点网上众说纷纭,族谱网上有夏王窦...

    评:《窦建德故里研究》武城县漳南镇村与窦建德乡里无关 郝金龙
  •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75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11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21 条
    • 链接总数: 5 个
    • 标签总数: 279 个
    • 注册用户: 611 人
    • 访问总量: 8,653,350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9月25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