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高鸡泊》—宋后高鸡泊的河道变迁1 郝金龙

178次阅读

共计 118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主要通过故城河渠的研究综述高鸡泊的形成、 消失及消失后诸多河汉的流径。
通过对书、 图所载历史河流比照, 大体理出: 黄河自高鸡泊以东北流, 形成其东部的漫滩高地, 包括《汉志》 河在《禹贡》 河以前的史前期和《禹贡》河断流的战国后。 自高鸡泊西过的《禹贡》 河和《山经》 河过大陆泽形成其西部的漫滩高地。 高鸡泊就在片黄河围结的河曲间。 只所以黄河绕河曲而行流, 证明这一区域在北宋以前有环绕高地, 黄河没有直接冲刷淤积。

通过对传说历史河流的考证:河曲区域也非平原一片, 其中满布大大小小的湖沼洼地, 最大的有后世临漳县漳河泛滥区和鬲湖区, 一些小型之在故城县的有商家洼、 王家湖、 乔家洼、 东大洼、 黄官屯洼、 龙潭、 琵琶湾,] 它们的连接就是九河之一的鬲津河” O沿鬲津河亦有高地,胡官大屯(胡官屯) 、 胡官小屯(军王庄) 、 于姑娘屯、 何刘屯、 , 双冢屯(双屯) 、洪官屯(李洪屯等诸屯) 、 傅官屯、 兀兰屯、 唐官屯(在今武城县) 、 第八屯一直到故城镇。

通过对郦道元《水经注》 的解读并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确定今运河即汉屯氏河旳对比: 认为屯氏河在临清即穿过今运河入夏津、 武城,在德州之南再入黄河。 今运河是东周定王河,简称定王河, 定王河沿今运河在郑口镇东北向青罕, 再东北到辛庄乡, 再到景县南, 在鬲津河的一个中穿过, 形成漫滩高地。 东侧即今武城县恩县大洼, 德州市所称的鬲湖鬲海洼地; 漫滩高地西侧即高鸡泊洼地。 这两片洼地在无上源来水时仅是洼地。 东侧鬲湖洼地属封闭区, 上源来水灌注后难以泄出, 到汉时仍有潴水区,或仍目以鬲海为名, 近侧之县故为之鬲县, 但汉屯氏河时仍归黄河泄流 西侧高鸡泊洼地属开放区, 上源来水时仍能通过景县洼地顺利泄水并归海。 在汉前并未显现大面积积水湖沼。通过对屯氏别河的支流张甲河的流径的考定: 张甲河过清河县西, 东北穿南宫、 枣强在故城北部沿绛河(古漳河) 到今景县南古禱城行流。 当东汉王景治河后, 张甲河断流, 张甲河故道又留下漫滩高地。 主要是张甲河对南蓿城一带洼地的淤积, 堵截了高鸡泊洼地的泄洪出口, 而成了封闭区。 给高鸡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通过对今清凉江的沿革考定: 在北魏后期漳河中道(当代学者认为漳河分北、 中、 南道) 利用曹操所开白沟(清河县北的白沟称清河) 行流, 白沟略循清凉江一线, 为高鸡泊洼地提供了上源来水的条件, 在隋前即已形成规模较大的湖沼。 因漳河来水并不稳定, 湖面时大时小, 所以在整个唐朝并不显著, 只是因王铎事件才被记录。 至北宋前高鸡泊又成了洼地。通过对北宋黄河北流的考证: 北流在今甲马营决入东大洼(高鸡泊南湖区)在兀兰屯东侧进入高鸡泊, 经过21年的冲刷、 行流、 摆动、 淤积, 基本上定格成今天的状态。

通过对隋唐永济渠、 宋御河、 金卫河的考证, 才使北宋黄河北流展现出过故城时的全貌, 从而使兀兰屯、 郝闺口、 大流港、 小流港、 五股河等这些消失了上千年的名称得以浮出。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