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鸡泊》之五 鸡泊位置的推度 郝金龙高

310次阅读

共计 21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高鸡泊是故城县历史上的最大湖泊, 《中国历史地图集》 标注在饶阳店东的范围内。 根据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恩县条下记载: “高鸡泊,在县西北。 旧为漳水所汇。 ” 〔7勺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地理资料来确定高鸡泊的位置, 运河之西的原赵行六村原属恩县, 1956年才归武城, 再随武城运西诸公社入故城, 其西的东大洼即高鸡泊的南湖区。 恩县西北正是郑口的范围, 郑口西北即隋唐时期的高鸡泊。 经几年的实地考察、 卫星地图考究、 各地土层对比以及文献资料解读, 今天能基本确定高鸡泊的大致范围。

高鸡泊的范围

高鸡泊在古武城县和古故城县范围内, 即今故城县范围内。 高鸡泊周边以今天的村镇为标志,大致的边界线为:从郑口镇兀兰屯(宋乌禰屯) 四屯,向东北过沙窝庄、 新宅、 石门、 青罕、 骑马寺、 万小麻、 庙灵庄诸村之西, 再从新化村(太子营) 偏西北过中北化村之西南, 再过邢庄之南, 邢庄是高鸡泊的最北端, 再西南向过王庄、 小庙、 杨獐鹿、 鹿豕诸村之东, 再沿温庄干渠北线过北宋李村口(在今南岭踪东排水沟与温庄干渠相接处) , 向南过干渠东的宋、元郑家口(贾黄村正西, 黑龙港河西) 东, 再南过冯杏基(北宋郝闺口) 并在村南拐向西过大杏基) 〔75〕 南, 向西过杨福屯村东, 再过东原西、 西牟村、 李长林、 李官屯诸村之东, 再西南过薛官屯东, 到南庄南, 从南庄南过西孟庄北是高鸡泊的北入水口(吴庄正当要冲) , 从孟庄北再过后大阜屯村北再回到兀兰屯, 兀兰屯东侧的两屯为高鸡泊的南入水口, 也是东大洼的水道北出口, 为北宋庆历黄河主河道。 上述村庄围结的范围是一个西南一东北向的“鞋底子湖” ,就是历史所称的“高鸡泊” 的大致范围。 (参见40页图112
(二) 高鸡泊北注水口
最晚到北魏后期, 清河中流入的漳河水量增大, 清河的航运作用丧失, 清漳河水冲决“五榜头” 堤堰而形成高鸡泊的北注水口, 注水口从“五方头” 过饶 阳店南较宽的范围偏东北到南庄南入高鸡泊。 口漳涨水则入,漳枯水则出,水位基本相同。
(三) 高鸡泊南注水口
所谓南注水口, 并非直接注入高鸡泊, 而是通过几个积水洼地与高鸡泊连通,故而称这些洼地沼泽为“鬲” 。 清漳水丰则连接注“泊” , 水枯则沼。 如“高鸡泊形成和消失” 一节高鸡泊第五期中所指, 细言之: 从东桥村南, 西里屯东南, 付庄西南, 十八里及以西, 西牛庄、 贾庄北, 形成积水区, 我们称“十八里洼” 。 其泄水通道从十八里庄南, 过姜庄, 从瓦子庄村南再东北到高庄东进入乔家洼, 乔家洼包括湖心寺、 乔庄周围及其村东南的洼地, 再到传说中的“屈驴店” (今大、 小曲店村), 当时可能还能通航, 我们称其为“乔家洼”。 再到垂麦、 李店向北进入东大洼。 东大洼的东侧的赵行一周属历亭县(恩县前的恩州属县, 即武城县) , 东大洼西侧从军王庙西北到傅官屯东, 故东大洼也称
傅官屯洼, 再北过西言村再北到后大阜屯南, 东北到兀兰屯所围定的范围, 又因与高鸡泊相连, 也称“南湖” 。 泄水口在刘堂村北, 再偏东北到兀兰屯东,自兀兰屯再向西北与高鸡泊相连。 乔家洼和东大洼也是与高鸡泊相连的漳水的潴水湖, 当时或称高鸡泊, 本书多称“南湖” , 因此洼在北宋以前也是长年积水的潭渊湖泊, 所以也称“鬲湖” , 兀兰屯是南高鸡泊(东大洼) 与北高鸡泊联系的要津。 高鸡泊以南的“鬲” 形湖沼参见下页图1120
(四) 高鸡泊最深处一龙潭
高鸡泊最深处即《故城县志》 记载的“龙潭” , 此处大概有史以来没有断过水, 所以描述为“在县西三十里曲流河, 相传元末有龙起此地。 水深不可测,今己湮塞, 断涯犹深数丈"a】。经实地考察“龙潭” 的位置在今贾黄村的西北, ,黑龙港河的流经处, 正是上述“龙潭” 的位置, 此处在雨季依然“东来者不能西去, 西来者不可东行” 。 河沟处海拔22米, 比附近宋郑家口(已消失, 仍有瓦砾, 海拔28米) 低6米, 在元、 明之际断涯有“数丈” 真有可能, 此处当时发生“龙卷风” 也不是没有可能。 据此推想, 在明朝以前高鸡泊尚未消失, 而 是无持续水源, 萎缩成“龙潭” 而已。 龙潭是怎么消失的呢? 应该与清凉江方向来水有关, 考《故城县志》 多次提到卫河决口, 卫河水再大只能淹没“龙 潭” , 积水加深, 断无淤平之理。 应该与清凉江决口冲击高地之土淤积有关。《故城县志》 中在讲到后响沟村起源时说: “后响沟一据县志记载, 明朝末年,此村为响沟村, 相传, 此村原名胡庄, 明末崇祯年间, 被洪水淹没, 村中间冲成一条沟, 水大流急, 响声闻于数里之外, 洪水退后, 重建家园, 更名响沟。 ”⑺]“崇祯年间” 显然是根据传说而来, 仍需考证清凉江上源来水, 此时清漳河 已经入卫, 故城县后来的洪水多是卫河借漳河水行成。 经《宋后四渎考》 考定:“响沟河形成的时期为明隆庆三年( 1569) 闰六月底; 上源来水是漳河特大洪水, 漳卫河决口北泄清凉江以西南宫、 枣强, 并在故城县冲决高地所形成; 同时淤平龙潭。 ” El经对东高才村南、 村东一直到前沟村东的3.5公里的实地考察, 也证实了这条河沟的存在, 龙潭被湮灭的土就来自这条沟(见图113前响沟村西的沟壑) 。

对考证的高鸡泊测量, 自最北端的邢庄经武官寨镇李店村, 到南注水口的贾庄村西引水闸计45公里。 高鸡泊的主湖区, 即邢庄到北注水口的冷高常村34公里。

今测龙潭处海拔22米, 邢庄湾海拔24米, 窦堡店耕地海拔一般在23米左右, 辛庄西界一般海拔2324米。 原高鸡泊主区西南方向来水充足仍能形成一定面积的湖淀, 从理论上讲高鸡泊并未完全消失。 


《再论高鸡泊》之五 鸡泊位置的推度 郝金龙高

《再论高鸡泊》之五 鸡泊位置的推度 郝金龙高 《再论高鸡泊》之五 鸡泊位置的推度 郝金龙高

正文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