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运河岸堤古柳考》 叶景涛

在今天故城县城郑口镇毗邻的古运河拐弯处的河岸上,有一片古柳树。 片古柳树,成为古运河的历史见证。也成为“运河申遗”的唯一古柳林。这片 古柳树的来历,还得从故城人民用智慧防御洪水,创建文化遗产“龙尾塢”

大运河,从元明时起,才开始畅通。所谓畅通,就是将自流的卫河挖深开 宽,适于行船。河在地面上行流,没有任何防范洪水的措施。到了雍正十年(1732 年间),李卫任直隶总督时,上书加修“民绘” o乾隆至道光年间,都非常注 重运河的防洪,几次对运河“裁弯取直”,在原来“民塢”的基础上,不断加 固和抬高堤防

对于现存郑口段的古柳林地段,郑口的人们把河道的“S”弯视为老子的 太极图,把它看作是“人和吉祥”的象征(下页图3—36 o所以,在几次的 裁弯取直中,都被百姓拦下。可对于这段河道的防洪,却倾尽了百姓的心智和 汗水。也引起雍正皇帝的赞许

中原地区的人们和洪水搏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鳏禹父子。在长期抵御洪 水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土帚”就是其中的一种 “端”,《辞海》中这样诠释:护岸和堵口时常用的构件,多用秸料( 高粱秸)、苇料(如芦苇)代替梢料编扎,而秸料中的稻草、麦秸或苇料均需 用土填压,一层料一层土累积而成。但高粱秸和芦苇,质轻易朽,且受压后易

沉陷,每年需培修,三五年后还要重换  雍正计-一年 1733年),雍正皇帝南巡察访新政落实情况。时值汛期。 船沿运河南下,雍正在河岸上巡查。发现了郑口百姓的“龙尾端”-过后,随即昭告天下,在充分肯定故城百姓“龙尾塢”的同时,把“龙尾塢”的大小作 出规制,每长十丈、高一尺,用柳十八束,苇柴十八束

这就给故城的官员出了一道难题。为确保“龙尾境”在形式上好上加好 需要大量的柳树。可怎么确保这些柳树成片种植并且政府随时可以使用呢 到了道光年间,武城知县厉秀芳⑴7〕终于摸索出一套好办法。正如《武城民 堆种柳记》[闻碑所记“偶用防险即径取挂岸,可无远伐之劳。土与根附不致冲 卸,可泯决口之虞。间遇冲决树木排列,可省桩木之费”

通过勘察,清末、民国运河古道,今运河流径(见355页图3—36), 比史料得知 植柳之议,起于清道光二^一年(1841年),一经提出,民众积极响应 “民乃忻然信从,不旬曰遍堤植柳”6216株 植柳的时段系郑口附近河决、河漫的频繁期。卫运河如果没有漳河的加入 一般不会形成决口,当全漳入卫后,卫河决口成了 “家常饭”,所以才搞了四 女寺减河、恩县行洪区等,这都是后话

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漳河于成安建坝筑堤,自此这一支(卫河 成为漳河主流而基本定局。以后历经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朝代,漳河又 多次决口和改道,均在南道范围之内”[阿。因全漳入运,运河水量骤增,运河 在故、武没有官堤,而是民绘,高低、宽窄不一,乾隆到道光的70年间经常决口。查,植柳后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附近运河决口有5次[⑷],4次的决 漫地点均在郑口街、市、码头附近不宜植柳处

民国六年(1917年)和二^一年(1923年)有两次对郑口附近运河裁弯取 直的动议,终因筹款不易而搁浅。终于在1947年冀南区组织裁弯成功,本年春 “枣强县出动8200人,用工日6.56万个”,“麦收后故城县出动4280人,用工日3万个”[凹。重点是果子口、郑口直弯与修堤,修挑水坝。对民堆所植柳 树(下称:柳林)的挖刨是致命的,但仍然保住了果子口至今郑口大桥未裁弯 处大堤的部分柳林。到1949年基本无柳林防汛,所以有记载说,到全县各地购

置“1600棵”大桩木用于防汛

因根治海河的需要,1973年后东岸大堤全部东移,运河行洪区的拓宽展平, 残存的古柳再次被刨挖,到1975年“卫运河滩地清障”时“在堤脚30米外清 树障21.2万株”[⑷,柳林因县民的坚续下得以留存 故运河大桥西南运河转弯处柳林应为道光二^一年(1841年)所植。残存 不多的古柳林(图3—37)来述说着知县厉秀芳植柳护堤的功绩

 

 

                       

「有事请联系站长QQ/微信:843437919」

赞(0)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河北省水文站名览》《漳卫南运河志》《冀鲁豫边区革命》《衡水文史资料丛书之五衡水抗日烽火》《冀南军区战史》《故城县大事记1949-1983》《中共故城县党史1937-1949》等资料! 站长微信/QQ:843437919

热门标签

1964年河北山东划界 北宋黄河 古武城 广川镇 半世晨晓(7个月前 (02-20))

习俗一样,饶阳店这边供品会更丰富一些

评:故城县东化村的春节习俗
  • 58gucheng(11个月前 (11-12))

    中国现存的家谱族谱大部分都是明朝时候编的

    评:《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朱往驿的来历
  • 58gucheng(1年前 (2022-09-16))

    窦建德和唐朝太穆皇后窦氏应该是远房亲戚了,看当年抓了窦建德后,窦氏家族给窦建德求情应该可以看...

    评:《窦建德故里研究》武城县漳南镇村与窦建德乡里无关 郝金龙
  • 人和(1年前 (2022-09-14))

    经过多年对朱往驿村的历史传说,觉得来历考证过于简单,且并无朱元璋来此地之说。关于王姓来历的说...

    评:《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朱往驿的来历
  • 小思(1年前 (2022-04-22))

    问一个问题,关于窦建德和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有没有血缘关系,这点网上众说纷纭,族谱网上有夏王窦...

    评:《窦建德故里研究》武城县漳南镇村与窦建德乡里无关 郝金龙
  •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73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11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21 条
    • 链接总数: 5 个
    • 标签总数: 274 个
    • 注册用户: 611 人
    • 访问总量: 8,715,643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9月24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