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10个月前 (03-24))
好
评:《宋后四渎考》 沙溪 郝金龙
毫不夸张地说, 在中国大地, 凡有市井的地方, 就有关帝庙, 而且大都附会了无法主宰命运的小民百姓寻找寄托的美好愿望, 祭祀关爷便成为普遍的传统仪式。
盐厂历史中的关爷庙曾是村里最宏大的建筑, 位于今赵武宝小店西的张家和赵家的两处住宅处, 当年是什么形制, 已经没人能记得, 土改后将庙改建成平顶房的小学校, 侪辈在其中发出朗朗地读书声, 已是1960年代的事了。 从原有建筑物料上看原建筑是刮柱、 铳梁、 四面见线椽、 石柱础、 通天窗、 板打墙、前出厦、 三叠梁瓦房, 显然不是村庄庙宇的建筑风格, 应是规格较高的仿外地庙宇的建筑形式。 至今仍有一些梁、 柱、 標、 椽在民房上。凭当时缺吃少穿的盐厂村民的财力, 集资建一高规格的庙宇是不可能的,只有县以上官家投资才有可能。 查《武城县志》 无所获, 据《明史》 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故就此作一考证:
1556年, 明朝嘉靖帝驾崩, 隆庆帝即位, 当年“大礼之争” 的冤案得以平反, 诏赠申良太仆少卿, 诏一子入京为官, 从《明史》 上看“大礼之争” 未记载有人被抄家, 白钺后人一直到明末都有人在京为官, 会缮护申良在京的宅院。
当喜讯传来对当时的申氏不亚于中了头名状元, 显然申百川此时已过70岁, 只有其弟举家入京较为合理。 在笔者对申氏“影子” (供奉的家谱) 的朦胧记忆中, 申氏有位叫申百代的人(因与笔者祖上郝百代重名) , 应是申伯川之弟。考村东南的申家老坟即1970年代八队老苜蓿地, 四周是红荆溜(对成行红荆的称呼) 围着有20余亩的方地, 正中偏南是申百川的坟, 其南则密布着子孙的坟莹, 有很多似有冢无冢的小坟按规矩排列, 村民称为守祖。 在这些坟北有一半空地只有一孤立的券顶砖坟, 虽无人说清埋的是谁, 据当时葬制, “绝户” 应有过继的继子守祖, 他则无守祖的坟冢, 看来他的子嗣死后并没来祖坟守祖,故推测应是申伯川进京为官的弟弟, 死后回盐厂安葬。 这是盐厂第一砖坟, 由 于几百年的雨水淋蚀冲刷, 在1970年代坟冢露出券砖, 侪辈曾从陷洞处窥视,空空如也! 后来坍塌而泯。估计关爷庙的建设与他的发迹有关。 考关爷庙始建年代应在1566年后的几年内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帮助本站成长」
上一篇:《盐厂村史探源》郝金龙——土地庙
共 0 条评论关于"《盐厂村史探源》郝金龙—— 关爷庙"
您必须登录才可以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