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董仲舒故里的讨论》郝金龙——早期与今枣强县有关

从《广川考》对西汉河流的考证看,广川王国(信都郡或王国)与绛河南的枣强为邻,东侧隔绛河与广川侯国为邻。董子故里属广川王国,即在绛河以北,此时不属于枣强,也不属于广川侯国。绛河同侧,-在广川王国以北还有煮枣侯国。

汉武帝时期再出现屯氏张甲河,此河北过汉枣强县(今倘村)东与绛水合流过北魏的广川县(今旧县村)东,再过广川故城(今广川镇)西,这表明屯氏张甲河形成(前109年)以前广川王国和广川侯国(县)以绛水的自然隔绝为界。通过卫星地图作地表分析来看。从旧县村东向北到刘站里村东,再到广川镇西的古河床遗迹应是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时北宋商胡黄河北流的最终河道;此河床东侧尚有一更古老的河床,从贾吕村到龙华镇西的后安村西还可见遗迹,从广川镇北向东到两个旱科村南,再到贾吕村能见低洼地,即是西汉以前的绛河,也是汉元封年间的张甲河。所以我们可以大致以旧县村到龙华一线为广川王国和广川侯国的边界。广川王国的东南界应在今枣强、景县、故城交界的古绛河的河床处。董仲舒之故里在张甲河信都一侧(今枣强县)。

广川侯国在公元前112年裁撤后为广川县,划归广川王国辖。三年后的公元前109年屯氏张甲河泛滥,河东包括广川县城,尽入泽国达70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到十三年(70年)王景奉诏治理黄河后广川故城的水患才得以彻底平息。但漳河(古绛河)仍走屯氏张甲河河道。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邓太后分清河国封安帝弟刘常保为广川王,第二年王薨,国除,地属清河国122。东汉时广川王国撤销后称广川县,地域范围包括枣强南部、景县西南部、德州市区、故城北部很大的范围,但此时与信都仍是以漳河(古屯绛)为界,旧县村仍属安平国(在今冀州市北城关村)信都县所辖,东汉广川王国(县)属清河郡。到西晋封司马端为广川王,其辖县《晋书》未记载王国设于何处,从《魏书地形志》记载的枣强、索卢、广川三县属广川来看,其广川当是晋设王国驻地,其索卢县当是今枣强县北部,原属信都郡之地,但广川县与索卢县地域并未合并,仅是晋设王国裂解了信都置索卢县已,董仲舒故里仍在漳绛河之西的枣强县一侧,地理谱系未变。

 

到晋惠帝永兴元年后九年(313年),石勒据襄国称赵”[123],此地进入五胡乱华时期,他们没有汉文化的束缚,宰食少女为常,哪管你信都地还是广川地!姚弋仲曾在今旧县村东建有羌垒,证明旧县村东曾为高地,有东晋时期的羌垒和后来北魏广川县,时还无旧县村的聚落,表明东晋时期索卢县和广川县在羌垒已经无缝连接。时漳绛河断流,自然边界不复存在。随着晋帝南迁的洪流,当地迁民也将汉文化带走,董子故里在后来人眼里就成了谜。从地理角度分析,董仲舒故里在北魏广川县城仍然未变。

 

                       

「有事请联系站长邮箱:shuuder@qq.com」

赞(0)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关于"《董仲舒故里的讨论》郝金龙——早期与今枣强县有关"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哦~~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

精彩评论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07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5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57 条
  • 链接总数: 6 个
  • 标签总数: 205 个
  • 注册用户: 496 人
  • 访问总量: 8,647,999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2月1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