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以其他文化传承命村

306次阅读

共计 185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以下为部分村庄简介, 仅供参考:

五户据五户村的长辈口口相传, 五户村名源于此村原有五个大户, 有说李、 秘、 贾、 刘、 温「有说李、 柳、 刘、秘、 郭。 五户村处沙溪岸边, 村庄大户多, 宗庙多, 村名源于五个大户之说当属准确。

石槽明万历年间, 村边有一口水井, 井边有一石槽, 供饮牲口用, 官道上过往行人车辆在此休息, 称此处为石槽, 故定名石槽村, 相沿至今。

马厂(场) 明洪武年间, 此处为河间府大仆寺养马处, 明初迁民定居于此, 起村名马厂(场)

北仁庄(北马桩) 明万历年间, 此处是太师李良放马场拴马处, 故定名北马桩。 后人不满李良的不仁行为, 改村名北仁庄。

孟村(朱庄) 明初, 有山东人迁此居住, 名朱庄。 后来和附近康庄闹纠纷, “猪” 把“糠” 吃了, 康庄人听了极为不满, 迫使朱庄改名孟庄。

孟古庄明永乐年间, 庙中蛟龙碑文记载, 此村名为孟古庄, 相传至今,原孟古庄在高庄村东运河西堤内, 七十年代运河拓宽时向西北迁移二里, 即今村庄。

建国(河西街) 即建国、 和平、 民主三村, 在周边区域俗称“河西街” 。河西街自宋朝大观年间(1107—1110年) 起, 这里一直是山东武城县的城关。清乾隆年间, 原武城县县城跨运河两岸, 运河西岸有观音街、 石闸街、 刘家街及一些买卖街市, 统称河西街。 1946年将运河西岸街市划成建国、 和平、 民主三个自然村。

要庄相传该村地势低洼易涝, 人们希望太平无事, 取名太平庄。 后来洪水又将村庄冲毁。 赵姓来此居住, 改村名为要庄, 寓意“要太平” 之意。另据该村《刘氏族谱》 记载, 明洪武移民(洪武26—28年) 刘虎、 刘豹兄弟二人由山东莱州孤柳村迁来邑城(指武城老县城) 西南要庄。 此为刘氏定居要庄之始。

王同庄明永乐年间, 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个叫王同治的来此居住, 遂以定名王同治庄。 清朝同治年间, 为避圣讳, 改村名王同庄。

徐店据徐店村碑文记载, 明万历年间, 有徐姓名徐霸公的, 携二子来此开店, 父子三人武艺高强, 为人刚直, 不畏强人, 驰名各州府, 徐店由此得名。

大杨村明永乐元年( 1403年) 从山东益都县石杨村迁来三户姓马的定居于此地, 为沿用故里之名, 定村名大杨村。

楼子村据传 明朝中期, 移民迁此后, 以地理方位定村名西南庄, 后来村庄拓展很大, 有人建楼一幢, 居民渐改村名楼子村。

朴庄据传, 明洪武年间, 山西移民迁此定居, “朴素” 之意, 定村名朴庄。

寒下据查, 明洪武年间, 一年秋末冬初, 洪水泛滥, 淹没村庄, 随洪水冲来一石神于此村岔路口处, 故名寒叉, 后演变为寒下 

大月庄《故城县志》 载: “大月庄即烈庄。 从名字来看, 这里曾经发生过极为壮烈或惨烈的事情。 ” 有关史料记述: “据传, 明朝燕王扫北后, 此处只剩一家姓李的, 那时村名叫大李月庄, 后李氏绝族, 其他姓氏陆续增多, 故改称大月庄。 ” 既然燕王扫北时只剩一户, 可谓惨烈至极。 另外, 周边村庄都称大月庄为大烈庄,大烈庄之名可信。

小月庄据村东有一大月庄, 距此村很近, 明永乐二年(1404年) 山西迁民来此后, 因户数少, 随大月庄起名为小月庄。

陶户庄(逃户庄) 据传,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 此村皆是刚从Lb西洪洞县大槐树逃荒而来的民户, 故得逃户庄, 后讳“逃” 字不雅, 民户又以制陶器为生, 遂改村名为陶户庄。

碱场店(战场店) 据查, 明朝嘉靖元年( 1522年) 因此村大部分人练拳习武, 又因在村西的官道上有几户开店的, 遂取名战场店。 因此村周围多碱地, 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 又改名为碱场店。

北侯庄据传, 明朝洪武年间( 1368—1398年) 瘟疫流行, 有一叫侯白马的幸免染疫, 故以姓氏定村名侯庄, 因青罕有一侯庄, 1982年更名北侯庄。

坟台据传, 明朝万历六年( 1578年) 故城岳王庙东运河大堤决口, 洪水淹没村庄, 唯村南坟堂高台未淹,故取村名坟台。

石门(十美村) 据查, 明永乐元年(1403年) 因此村有五条胡同, 而胡同南北两端各修有大门, 故取名十门村。 而郑口北也有一石门村。 清末, 人们为向往未来, 过上美满日子, 将村名改为"十美村"O

瑞谷村据查, 明朝初期该地有个赵氏官宦人家, 在家门旁石头下掘出一本农事书。 此家按书上技术种谷,谷生二穗, 呈于官府, 遂赐名瑞谷村。 光绪版《故城县志》 有《瑞谷谣》 一文专门记载。

红旗1958年本县建立农场, 从郑口公社调出一部分男女青年在此安家落户,起名青年农场。 1961年定村名红旗。

复立村原名慕庄。 据传, 明朝永乐二年( 1404年) 慕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 故取名为慕庄。 1942年日寇侵华时曾在此烧杀抢掠, 村民除少部分逃出, 许多人被日寇残忍杀害, 并把村庄烧为废墟。 日寇投降后, 1946年慕庄人民重建家园, 建立新村, 改名为复立村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