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分类:历史地理 作者:58gucheng 阅读(199)
到郑家渡口的道路分析
从枣强或郑家口西境通郑家口运河码头的道路,是码头是否繁华的重要标 志,在北宋黄河以前有高鸡泊的阻隔,郑口向西北不会有陆路通道,北流期间 更不待言,北流过后虽已有了熙宁御河,由于黄河尚未完全断流,道路仍然不 会通达,到金明昌五年(1194年)后,黄河向北的流路全部斩断,才有卫河自 流的条件而沿今运河通过郑口。郑家口在这时就具备了 “渡口”的条件之一, 有否道路,有否客人通过才是重要条件。
以光绪《故城县志》图估计(见下图2—21),在金朝的1205年后郑口到大杏基的陆路一直不通,到清末时三朗到县城(故城镇)仍走北路(小庙、小麻、戴庄)。实际郑口直通衡水道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不通畅。 因光绪《故城县志》始纂于同治年间,从此得知清末在前沙岗向西到枣强 的陆路已经通达。在向前推只能以曲流河源头(大杏基前洼地)来估计,在金明昌五年(1194年)前后,红庙到前沙岗一线的陆路即已出现,除洪水淹没外, 应该一直畅通。
「三年博客,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帮助本站成长」
随意赞助一下~
上一篇:《郑家口探源》明朝迁民对郑家渡口的影响 郝金龙 叶景涛 宋淑敏
下一篇:《郑家口探源》郑家渡口开通的最佳时期 郝金龙 叶景涛 宋淑敏
共有 0 - 《郑家口探源》到郑家渡口的道路分析 郝金龙 叶景涛 宋淑敏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