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毛店村和石佛村的渊源

今建国镇的毛店村, 2010年间, 在村西南约三百米处, 出土一尊石佛。 经专家考证, 为北周佛像。 也就是说, 毛店村也是原来的古庙村。 那为什么后来没人叫毛家庙村呢。这和被记载在《武城县志》 中的谢公堤有关。

经考证, 黄河决口 300多年后, 定居在武城河西(今故城县) 境内的百姓并没有过上好日子。 县境南部边界与清河接壤, 地势南高北低。 运河多次北堤决口, 洪水灌注临清、 清河、 武城(今故城南部) 国家只保运河漕运, 无力顾及州县。 各县为自保, 便开河筑堤。 谢公堤、 一字河就发生在武城(今故城)与清河县间。

嘉靖《武城县志》 载: 从嘉靖九年( 1530年) 到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间, 运河就有五次“河决如前” , “平地水深丈余” , “患加于前” , “溺死者数百人” , “田庐尽冲没” , “岁大饥” 。 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知县谢梦显。 莅政年余” , 适逢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 卫运河决口于清河渡口驿, 经入武城, 庄稼房屋尽被淹没, 诸多灾民找他诉说灾情,他昼夜不安, 遂请当道批准, 修建了一条长堤。 该堤自毛家庄(今毛店村) 起, “西至西李(小王里村) 止, 长三十里, 宽三丈, 高丈许” 。 同时在堤外挖沟一道, 把来水引入黄泸河。 从测量到竣工, 不到两个月即全部完成。 边境南北万余户百姓因此免于涝灾。 因该堤自毛家庄起, 俗称毛家堤。 地方绅士公议, 州因有苏公(东坡) 堤, 为了让后人记住谢公的恩泽, 武城县民即立碑纪念, 称此堤为“谢公
丰曰”堤

“谢公堤” 筑成后, 庙宇处在堤外, 时刻受到水患的侵扰。 于是, 庙里的和尚以及看庙护庙之人随即往北迁址建庙。 在“谢公堤” 内今石佛村重新建起庙宇。 遂给新村命名为石佛村 

                       

「有事请联系站长邮箱:shuuder@qq.com」

赞(0)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关于"《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毛店村和石佛村的渊源"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哦~~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

精彩评论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07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5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57 条
  • 链接总数: 6 个
  • 标签总数: 205 个
  • 注册用户: 476 人
  • 访问总量: 8,656,594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2月1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