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清末设在原故城的军屯

《民国德县志》 记载的故城县的卫屯有

正卫后所, 计九屯
头屯, 即王官店。 景州, 归并德州。 
赵鲁屯, 故城,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二屯, 即大屯。 故城, 归并德州。 (今属故城县)
四屯, 即皮婆屯。 景州,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西小屯, 景州,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七屯, 即老君堂。 吴桥, 归并德州。
八屯, 即四里屯, 原属德州。
九屯, 原属德州。
十屯, 即丰乐屯。 吴桥, 归并德州。

正卫右所, 计九屯:
一屯, 故城,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二屯, 即娘娘庙, 故城,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三屯, 原属德州。
四屯, 即四女寺。 河北, 原属德州(今有河北崖村属故城县) O
五屯, 原属德州(今属故城县)
七屯, 原属德州(今属故城县)
八屯, 即黄家第八。 故城,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九屯, 原属德州(今属故城县)
十屯, 故城, 归并德州(今属故城县)

《故城县志》 记载的境外德卫所有三处。 看来, 明清时期, 故城驻军属于德州卫所管辖。 那时故城县又不属于德州管辖, 所以叫做境外卫所。 第一处境外卫所是正卫右所, 如下页图4—6所示, 下辖屯田村六个, 分别是头屯、 二屯、四屯、 六屯、 八屯、 十屯。

《故城县志》 记载, 这些屯村均在运河北岸, 是卫所驻军军屯。 头屯在夏庄乡。 二屯在现在的故城镇, 应是南二屯、 北二屯。 四屯就是现在的四女寺附近, 河北涯村范围。 六屯据考证没有准确地方, 在故城县城内, 只是一个屯院。 八屯是现在故城镇的第八村。 十屯是现在青罕镇的第十村。

这几个屯村除了头屯, 其他都是偶数屯。 那么一、 三、 五、 七、 九, 几个屯在哪里呢? “一” 当然是头屯, 那么, 我们看一看夏庄乡的第三村、 第五村、 第七村、 第九村, 自然就会明白, 只是这些村庄明清时期归属德州境, 所 属德卫所。

夏庄乡靠近德州, 明清时期属于德州。 所以, 境外卫所没有这几个屯的记载, 但这几个屯也是卫所下辖的军屯。

《故城县志•坊市乡总图》 还标注了基础军屯所属的村庄, 可归为军屯。这些村庄是: 劝屯乡芦庄(夏庄镇) , 归二屯; 故城县城坊市西铺归六屯; 劝屯乡魏家庄(夏庄镇) ; 新南乡侯家庄归十屯(青罕镇) ; 新南乡南王庄(青罕镇) ; 清南乡邓庄; 务南乡红庙(郑口镇) 这些均归德卫下属屯管理 第二处境外卫所是正卫后所, 如422页图4—7所示, 下辖四个屯田村: 赵鲁屯、 西小屯、 大屯、 四屯。 现在有东赵鲁屯、 西赵鲁屯两村, 其中之一为军屯,以今保存的石碑为证。 西小屯在现在的里老乡; 大屯在夏庄的大化村东北; 四屯就是现在里老乡的皮婆屯, 与《民国德县志》 和《光绪故城县志》 记载一致。

从以上对屯村的考究看, 故城是黄河创造滋养的土地。 这里自古河道纵横, 湖泊星罗, 土地富庶。 古代军屯设立在河流岸边的土地上, 不光是为了养兵屯田, 还便于漕运。 闲来屯田养兵, 丰衣足食; 战时披甲擎枪, 此方法为历代统治者所鉴取。 这些军屯, 随着岁月的更替, 演变、 造就了一个个古老的屯村 

                       

「有事请联系站长邮箱:shuuder@qq.com」

赞(0)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河北省水文站名览》《漳卫南运河志》等!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08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6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21 条
  • 链接总数: 5 个
  • 标签总数: 213 个
  • 注册用户: 611 人
  • 访问总量: 8,666,474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5月28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