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 古城文化 》故城老城浅考 宋淑敏

196次阅读

共计 195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故城镇是一座古老的小镇,这座古镇位于故城县东北部, 南濒京杭大运河,西接县城郑家口, 东临ill东省德州市, 自古为水陆交通要道。 故城2000多年的悠悠岁月, 留下了连绵不断的历史传承, 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 这些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 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近年, 几次探访考察古镇, 环游流淌了几百年的护城河, 回味小桥流水之神韵, 寻觅龙湾烟树之旧迹, 享受着斜阳古渡之惬意……溯源古镇历史变迁,这座古镇吸纳了大运河两岸的文化精髓, 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名人志士彪炳青史, 人文景观美轮美奂。浅释故城, 情愫之至, 带着对家乡的挚爱, 带着一份社会责任感, 鉴古规今, 昭前贻来 

故城 老城浅考

故城镇可考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汉武帝“推恩令” 颁布后, 汉宣帝封给清河纲王刘义之子刘弘推恩侯国一一东阳侯国, 《汉书》 称王子侯国。 首封在公元前70年, 持续5代79年。 王莽篡汉后免侯, 改称此城为“胥陵县” ,老百姓称“高黎郭” 。 自此以后, 故城小邑如舟船辗转, 如繁星闪烁, 沉浮于历史长河。

故城镇作为“县城” 所在地, 最早在隋朝, 此时, 故城县先后叫东阳县、漳南县。故城镇作为“故城县” 县城是在元代, 《故城县志》 记载: 元初恢复故城县, 县治故城镇, 至元三年(1286年) 废县入陵州, 二十三年恢复故城县, 县治故城镇。 此后, 故城镇一直是故城县县城, 延续至明清 1946年, 故城县县城移至郑口镇。
) 城池

城池, 又称为城郭, 在古代指城墙和护城河。 故城镇无论是西汉侯国, 还是隋朝、 元朝时期的县城所在地, 都无城池。 古镇修筑城池是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

《故城县志》 记载: 明成化二年, 郡守贾忠, 奉诏督促知县唐高, 丈量土地建筑城池, 城有四门。 万历戊子年( 1588年) 知县李承露堵塞北城门一一永和门, 重修城池。 为何将北门堵塞,没有详实记载。 自此,城门三座,东城门叫安化, 后改为宾肠; 南城门叫朝宗, 后改为环卫; 西城门叫广川, 后改为延禧。 城墙用方砖砌成。 城墙上建有雉堞, 作为防御设施。 三座城门各筑瓮城(见图2—27) 东西城门濒临的护城河上修筑了桥梁。 崇祯十三年(1640年) 知县苟永兴认为土城难守, 用方砖修补。图2—27故城县瓮城图可见, 古镇城池, 自明成化二年(1466年) 修筑, 之后逐渐完善, 到明末,已经成为一座设施齐备, 极具规模的雄伟小镇。

清代, 康熙、 乾隆、 咸丰、 同治年间, 古镇几经修葺, 到光绪年间, 城墙外围达六十四余丈。 城墙外高一丈八尺,内高一 丈六尺。 城顶宽一丈,底宽两 丈。 城墙上城楼三座。 炮台十三座。 垛口六百四十个。 整个城墙高大坚固, 不愧为城市堡垒。 故城镇真正成为一座坚固的城池。

古镇城池南濒运河, 城外除护城河, 还有许多沟渠纵横。 据《故城县志》记载, 当时, 故城镇城外, 沟渠有44条, 形成湾渠交错的水网, 真可谓水乡,璀璨明珠, 镶嵌在运河北岸。时光荏苒, 几百年过去了, 昔日的旧城墙早已不复存在, 但被古柳笼罩的护城河依旧如玉带般围绕古镇,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故城镇有中镇、 西南镇、 东南镇组成, 三镇成“品” 字形。 中镇为县城治所, 独立城池, 可见其主体地位; 也说明, 中镇是故城镇最原始的老城, 是最古老的小邑起始之地。 镇中心双逢街南北贯通, 街东边有县衙、 县学。 县衙即建国后的旧粮食局。 县学即现在的故城中心小学。 县衙位于中镇北关双逢街东,承流街北, 占据县城东北一隅。 县学, 北与县衙隔承流街相对, 向南延伸至南关道。 县衙、 县学占地面积、 分布, 接近中镇的二分之一, 原故城县城图见245页图2—28

古镇双逢街西多大户庄院,贾家大院、 刘家大院、 张家大院、 秘家大院、林家大院等, 鳞次栉比, 占据街西大部分区域。城池南门外有东南镇、 西南镇, 临津街连接双逢街, 将两镇分隔东西, 两镇街市延伸至运河。 东南镇有驻防守备营。 西南镇有德卫六屯、 弦歌巷、 半步桥、 二贤祠。

古镇大街共有八条, 城内双逢街、 南门外临津街南北贯通, 直至大运河畔。城内宣化街、 承流街、 延禧街、 兴文街, 接双逢街东西贯通。 城外礼仪街连接延禧街, 鸣玉街、 迎恩街、 舞零街与临津街相连。 城池内, 小巷连接街市, 曲径幽深, 多是死胡同, 顶端为城墙或大门楼。 夜晚, 关闭城门, 古镇恢复平静,非常安全。另外, 古镇东城门, 内有城隍爷守护城池的城隍庙, 城门外有接待官员的接官亭, 有祈求风调雨顺的先农坛、 东坛; 西城门有供奉社神和稷神的社稷坛;北城门, 内有关爷庙阻塞镇守, 外有厉坛镇压鬼神; 南门, 内外各有驻军守卫。
俗话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故城虽为小邑, 但是, 其建筑布局风格与皇城不差半分, 足见封建社会对天时、 地利、 人和极为看重。 古镇以中镇为主体, 随着大运河航运的发展, 带动了故城经济的繁荣, 东南镇、 西南镇成为老城经济发展延伸的标志。故城三镇, 三足鼎立, 城内外, 商铺云集, 茶肆酒楼, 小桥流水, 庙宇林立, 弦歌争鸣, 又有大河风帆绕城而过, 古镇既繁华, 又有韵味  

《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