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清凉江源流考》隋唐时期的漳河郝金龙

在隋文帝公元581年建国前浊漳河即已壅塞, 清漳河的漳水拥入量加大,高鸡泊的巨浸业已形成, 五个“鬲” 也连接成为一线。 当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开永济渠时, 原曹操所开的清河运道己经不可恢复, 所以过今清河县并穿故城县南部而过, 再到历亭县去今德州。 显然是高鸡泊沼泽地的阻隔不能直线行河。 永济渠利用了白沟的河道, 并引荡水和疽水作为永济渠的水源。 清河的南水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已经全部由漳水注入了。

今故城县也成了隋唐的“恶水” , "刁民” 由是出, 先是高士达、 孙安祖, 继而窦建德、 刘黑闼 到公元887年的唐末仍有乐从训自高鸡泊截杀王铎的记载。 [问高鸡泊的入水口也是出水口, 靠清漳河的丰枯控制, 所以说高鸡泊为潴留漳水存在。 自唐“贞元785-804年) 中, (邢州) 刺史元谊徙漳水(浊漳) ,自州(今邢台) 东二十里出, 鹿北十里入故河” 109 [110]o也就是巨鹿东的浊漳河道壅塞严重, 邢州刺史再开新道使之入今任县西洼地, 浊漳再度通顺起来,入清漳之漳水逐年减少, 高鸡泊沼泽应该在唐末水面减小, 清漳河仍行原清河故道  


                       

「有事请联系站长邮箱:shuuder@qq.com」

赞(2)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河北省水文站名览》《漳卫南运河志》《冀鲁豫边区革命》《衡水文史资料丛书之五衡水抗日烽火》等!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08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6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21 条
  • 链接总数: 5 个
  • 标签总数: 213 个
  • 注册用户: 611 人
  • 访问总量: 8,666,888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5月28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