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上述清凉江源考证来看, 故城西界的清河和清漳河都是同一流路, 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约前300年) , 西汉屯氏河在清阳(今清河) 对清河径流有小区段的扰乱, 但故城西界清河径流无大的变化。 东汉末年前并没有漳水的加入,自从曹操于建安二年(197年) 开白沟并通过利漕渠引漳水, 清河成了中国南北的交通干线, 从沿线有称“榜头” 的水利设施来看是设施完备的航运要道。沿线兴起朱往驿、 三老、 土营、 复阳、 五桁头、 姚头、 儒林、 百尺、 侯城等码头和集镇。
一直到西晋沿线仍有军事设如西秦姚弋仲的漫头戍, 也称“羌垒” [107],在今故城县的西北边界; 鲜卑人段就六眷之从弟段末杯(“杠” 现多写为“波” ) , 在位期间为公元318—325年, 也称“辽西公” [108],在瓦子庄附近所建军事城堡, 也称“末波城” 。 表明这段清河运道仍然完好。
到北魏郦道元(约470—527年) 所处时代, 他虽完整地描述了清河, 但未提到清河航运。估计在北魏时代清河的航运作用即已失去, 清河水开始在故城县形成季令的新“鬲津河” , 清水入贾庄北洼地, 岀现第一个“鬲” 。 通过瓦子庄向东北到湖心寺、 乔庄的乔家洼, 形成第二个“鬲” 。 再东北过武官寨的李店村进入“东大洼” , 形成第三个“鬲” 。 再北过兀兰向北进入高鸡泊洼地, 形成第四个“鬲” 。 在故城县北官庄向东北沿沙河, 过诸邮务村入琵琶湾, 形成第五个“鬲” 。一个“鬲” 接一个“鬲” 的季节性湖沼, 水大时连通下泄, 枯水期独立成沼,从形态上看与禹开为"九河” 的“鬲津河” 相似, 故以“新鬲津河” 言之(参考图1—16沿漳古村与积水示意图)
图1一16注:清河郡: 隋设的那城, 也是北齐的武城县城, 亦今请河县西北的尹才庄。
陵乡: 东汉县, 在今军屯镇。
百尺: 东、 西林村的旧称, 因水荧移到漳河林两端建立新村, 称“林上村”。 今属西半屯鎮。
耒杯(疵) 城: 沿棒古军事营堡, 东普十夫国时鲜卑人段末松所建, 在乩子庄。 今属西半屯镇
武城: 唐前的武城县城, 在西半屯镇盐厂村。
儒林: 沿漳古村, 明迁民肘有田个以古“儒林” 寇以雄氏命名, 在今西半屯镇牟儒林附近。
姚头: 沿漳古村, 明迁民在“姚头” 附近建有夫个以"姚头” 冠以期氏命名, 在今武官寨镇張尧头附近。
五榜头: 沿漳古镇, 朗迁民蛊“五榜头” 附近建有以“五榜头” 冠以推氏命右的小村。 现能考链出五个, 还有三个遗址。 现有四个即杨五头是令然村, 属武官寨镇。 冷、 高、 常五粉头合成一个令然村, 郭家五方头湮于冷高常村中, 三个遗址在冷高常村北、 村西、 村东南各一处, 今属饶阳应镇。
复阳:西汉古国, 后为头,东汉以后为“复阳亭” ; "亭"相当于今"乡", 今仅存遗迹于饶阳处镇刘辛庄西。
土营: 沿障古军事菴堡, 建置未详。 明迁民怒“土營” 不同的住置建有田个村庄, 现存前、 后土营。 今属三朗乡。
三老: 即三朗的古称,元末或有遗民。 今三朗南、 北镇均属三朗乡。
枣强:枣强和广川县交替建置的县, 隋移广川去今德州市。 有姚氏故垒在旧县村东, 今枣强县后旧县村。
窦保: 为窦建德军事营堡; 宮殿说, 非也; 宋建置镇, 今名窦保店村, 属辛庄乡。
另注:长河: 隋在德州建广川县,讳杨广名,改称長河县, 住置在今德州市曹村附近。
东阳:汉东阳(王子侯国丿, 隋再设东阳县于今故城鏡, 后改为漳南县。
历亭: 隋在今武城县东南设县, 用窦保店北的汉历县为名
在今冷高常村的“枋头” 因水利工程的失修, 清河在北魏后期的丰水期沿冷高常村、 武庄村北再东北过吴庄东入高鸡泊。
此期高鸡泊在清河期尚不构成“巨浸” , 当西线漳河即浊漳河行流畅快时,东线漳河即清河只有荡、 洹和淇, 水量不丰, 但浊漳河壅塞就为高鸡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详细论证见《再论高鸡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