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历史地理 > 故城县大马坊村寺庙原名普明寺

    寺院名字叫普明寺,是泰山普照寺以北的第二大寺院,其遗址就是现在学校所在地。普明寺建于唐朝武则天加封皇后时期(约655—705年),距今约1300多年,明太祖洪武初年(约在1370年左右)进行重建修葺,距今约650年左右,当时由于元代崇奉喇嘛存在的流弊,转而使汉地传统的佛教得到了支持,因此,伴随着喇嘛教在内地的衰退,以禅、净、律、天台、贤首等宗派为代表的佛教得以恢复和发展。 

    普明寺素有“前大殿,后大殿;东廊坊,西廊坊;院中一座塔,后面二层阁。”之说。该寺院坐北朝南,山门、前大殿(天王殿,亦称弥勒佛殿)、宝塔、后大殿(大雄宝殿)、二层四方形阁楼(藏经楼)由南往北在一个中轴线上依次建设,十二层宝塔(灵罗宝塔,亦名普明宝塔)居于前殿、后殿中间,宝塔东西两侧有东廊坊、西廊坊。寺院内还配有住持、僧众居室、禅房和香积厨等建筑。

    寺院房屋建筑为砖木结构,山门、前殿、后殿及东、西廊坊为青砖蓝瓦,石灰垒砌,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颇大,梁柱粗壮。所有门为木板门,窗为直棂窗。整座寺院的建筑风格色调简洁明快,舒展朴实,前殿、后殿更显庄重大方,气势宏伟。后大殿北面的二层阁楼系藏经楼,一米多高的青砖墙体以上全部为木质结构,四面为精雕格栏式门窗,古朴典雅。

    寺院的天王殿内,中间供奉左手托元宝,右手持佛珠,坐盘右腿,和善喜庆,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菩萨后面供奉着韦驮菩萨,东西两旁供奉着手持琵琶的提多罗咤、手中持剑的毗琉璃、手中缠绕一条龙的毗留博、和右手持伞的毗沙门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左东方供奉药师琉璃光佛,右西方供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两侧还供奉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殿内东西两侧塑有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

    院内古松茂盛,千姿百态,墙角翠竹青青,与建筑相得益彰。置身其中,便觉得异常安静,充满禅意。观翠柏掩阁,青灯古佛,入券门步砖道,心情自然就会静下来,顿生脱俗之感。前大殿后大殿之间那座高塔,巍然耸立其间,巍巍壮观,成为方圆百里的标志性建筑。

    普明寺香火旺盛,每年的阴历十月十五的庙会长达15天,四面八方前来祈福许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北京、上海、天津及本地的洋布行、特色名吃、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庙会期间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还有皮影、杂技、说书的、算卦相面的纷纷聚集在这里,好不热闹。

    普明寺因年久失修,至民国初期仅剩下前大殿和宝塔完好,其他建筑均成残垣断壁。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至1945年,因大马坊村后便是德县(德州)通往枣强、衡水的交通要道,经常有车轿和军用物资运送经过,普明寺前大殿被当做治安所使用,1945年后,前大殿被拆。目前除高金旭先生保存了被遗弃在村边的两个残损不全的庙柱础,见证着千年古庙,还没有发现其他相关寺院的记述资料。尽管庙柱础历经千年风雨剥蚀,残缺不全,但其当年之精雕细琢纹理仍可隐约可见,对研究普明寺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寺内前后大殿之间的佛塔,叫灵罗宝塔,又称普明宝塔,俗称大马坊塔。据几位老人讲,他们少儿时期经常攀爬宝塔,亲见了拆塔经过。关于佛塔,大马坊老辈儿曾流传着一首顺口溜;“马坊塔,十二起,搬砖又和泥,咯噔咯噔一起、,咯噔咯噔两起、,咯噔咯噔三起-----,咯噔咯噔十二起,登到塔顶不喘气。”

    该塔古朴、简洁、雄伟,为十二层八面椎体砖木结构,菱角牙子叠涩密檐,总高约60米左右,顶部有一大铜葫芦形塔刹,葫芦顶端的四条铁链(避雷使用)与坡脊塔檐连接,具有继承了北魏时期风格。

    该塔属券顶楼阁式建筑,无基座,塔体自一层拔地而起,一层四米左右,塔层较高,自二层以上逐层缩减。一层南门为圭形门,北门为券门,四面无窗,南门只有一小厅,地面下覆盖一口砖井,踏之有“嘭嘭”回声,与塔内室不通。北门进去后光线暗淡,伸手不见五指。塔中心有一粗大木质圆柱,一至四层间以圆柱为中心,为阶梯环绕式木梯;四至十二层随着塔梯锥状收缩,中心取消了木柱,四至六层和八至十二层均为沿墙体内侧阶梯环绕式木梯;七层塔梯为与塔体垒砌一起的模板膛梯。二层以上每层有东、西、南、北四个券门,每个券门设一尊木雕佛像。券门与墙体外环叠涩塔檐相通,塔檐40多厘米宽,略有斜坡,可容一个人扶塔墙体环绕,但很危险,

    普明寺因多年失修,至民国初期仅剩下前大殿和宝塔完好,其他建筑均成残垣断壁。1945年后,前大殿被拆后,只剩灵罗宝塔(普明塔)依然耸立在大马坊村,且保留较为完整。据《故城县志》记载,“1953年5月,因修建飞机场(里老机场),拆除大马坊东南灵罗宝塔一座。”

    1953年阴历十月,灵罗宝塔被拆除后。拆下的大青砖、圆柱、木料等有用于建村小学,亦有砌水井使用,还有散落于大马坊村民修房垒墙使用。那些木佛被村民当劈柴烧了。

    文章选自公众号: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 《王彦来访古村落大马坊》

    图片:高鸡泊网站长制作

                       

「有事请联系站长QQ/微信:843437919」

赞(0)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河北省水文站名览》《漳卫南运河志》《冀鲁豫边区革命》《衡水文史资料丛书之五衡水抗日烽火》《冀南军区战史》《故城县大事记1949-1983》《中共故城县党史1937-1949》等资料! 站长微信/QQ:843437919

热门标签

1964年河北山东划界 北宋黄河 古武城 广川镇 半世晨晓(7个月前 (02-20))

习俗一样,饶阳店这边供品会更丰富一些

评:故城县东化村的春节习俗
  • 58gucheng(11个月前 (11-12))

    中国现存的家谱族谱大部分都是明朝时候编的

    评:《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朱往驿的来历
  • 58gucheng(1年前 (2022-09-16))

    窦建德和唐朝太穆皇后窦氏应该是远房亲戚了,看当年抓了窦建德后,窦氏家族给窦建德求情应该可以看...

    评:《窦建德故里研究》武城县漳南镇村与窦建德乡里无关 郝金龙
  • 人和(1年前 (2022-09-14))

    经过多年对朱往驿村的历史传说,觉得来历考证过于简单,且并无朱元璋来此地之说。关于王姓来历的说...

    评:《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朱往驿的来历
  • 小思(1年前 (2022-04-22))

    问一个问题,关于窦建德和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有没有血缘关系,这点网上众说纷纭,族谱网上有夏王窦...

    评:《窦建德故里研究》武城县漳南镇村与窦建德乡里无关 郝金龙
  •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73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11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21 条
    • 链接总数: 5 个
    • 标签总数: 279 个
    • 注册用户: 611 人
    • 访问总量: 8,716,420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9月25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