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故里●高鸡泊遗迹●清河崔氏
当前位置: 文物遗产 > 故城县文物——大运河故城段郑口挑水坝

郑口挑水坝, 俗称龙尾土帚, 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曾于“郑口至徐庄由街市民修龙尾土帚一百九十五丈” (早期以柳树为料的护险设施, 一般砍伐大柳树十余棵结为一捆, 倒挂岸边, 以防冲刷堤根)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春, 由三、 四两区(按行政区规划现当属三朗、 郑口、 坊庄等乡镇) 村民筹款3000元在徐庄险工砌砖坝一处。

现郑口险工6处重力挑水坝位于郑口镇郑口大桥西侧, 全长约910米(根据衡水市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 为两侧挑水坝外皮基线各向上、 下游据衡水市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 为两侧挑水坝外皮基线各向上、 下游10米) 。6个挑水坝呈倒“U”形分布在河堤内侧, 对其进行编号, 从运河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一至六号(靠近大桥为六号) 。

一号挑水坝(图3—60)的平面为长方形坐于堤坡上, 迎水面两侧为圆角,后尾插入堤中。 挑水坝为青砖砌筑, 下部用青砖和白灰砌筑, 砖的排列形式是

一层顺砖, 一层顶砖; 中间有立砖一层, 为原有坝体顶部; 上部为红机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 顶部为素黄土夯实。

二号挑水坝(图3—61)的平面为长方形坐于堤坡上, 迎水面两侧为圆角,后尾插入堤中。 挑水坝下至上依次为条石、 毛石、 青砖、 水泥砂浆抹面(内为红机砖) , 墙面上有阳刻砖雕“民国三十六年即西历1947年桃月建筑” 共15字, 清晰可辨; 顶部为素黄土地面, 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示牌一块 三号挑水坝(图3—62)的平面为菱形, 迎水面为尖形, 后尾插入堤中。 挑水坝左侧(北侧) 为1970年所建扬水站, 现已报废, 只留扬水站八间房屋; 下部有少量条石, 上为青砖, 再上为红机砖砌筑, 水泥砂浆抹面, 顶部为素黄土地面, 高低不平, 顶面建有一个红机砖小屋, 其上放有变压器一台; 坝体迎水面上有水位高度标示, 为青砖阳刻出数字, 分别为“1尺、 2尺、 3尺、 4尺、 5尺、 6尺、 7尺、 8尺、 9尺、 10尺、 11尺、 12尺、 13尺、 14尺” 同时还刻有时任县长杨敬桥题的“抑息狂澜” 四字, 现已被凿, 无法辨认 

四号挑水坝(图3—63)平面呈梯形, 迎水面两侧为圆角, 后尾坐入堤中。挑水坝坐于堤坡上, 下部为青砖砌筑, 上部为红机砖砌筑, 外用水泥砂浆抹面,顶部地面为素黄土地面。

五号挑水坝(图挑水坝坐于堤坡上, 下部为青砖砌筑, 上部为红机砖砌筑, 外用水泥砂浆抹面,顶部地面为素黄土地面。五号挑水坝(图3—64)平面为长方形, 迎水面为弧形, 两侧为钝角, 挑水坝后尾坐入堤中。 挑水坝坐于堤坡上, 下部为毛石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再上为红机砖砌筑, 并外用水泥砂浆抹面; 东侧和浆砌石护坡相连, 西侧和素土坡相连; 顶部为素黄土地面, 高低不平, 局部有小土坑。

六号挑水坝的平面呈梯形, 迎水面和两侧面相交处为圆弧形, 挑水坝后尾坐入堤坝中。 挑水坝坐于堤坡上, 下部为毛石砌筑, 上部为青砖砌筑, 再上为红机砖砌筑,并外用水泥砂浆抹面; 坝体两侧为浆砌石护坡; 顶部为素黄土地面, 高低不平; 上方为郑口大桥, 大桥的两个桥墩正立在挑水坝后尾处。

故城县郑口挑水坝携带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实物

                       

「有事请联系站长邮箱:shuuder@qq.com」

赞(0) 打赏
随意赞助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博客简介

一个出生在故城县,成长在故城县。在河南求学4年后,又回到衡水的1988年出生的青年!热爱家乡,努力学习了解家乡历史,让家乡历史为更多的世人了解!博客文章选自《故城探源》《河北省水文站名览》《漳卫南运河志》等!

站点统计

  • 文章总数: 408 篇
  • 草稿数目: 0 篇
  • 分类数目: 5 个
  • 独立页面: 2 个
  • 评论总数: 21 条
  • 链接总数: 5 个
  • 标签总数: 213 个
  • 注册用户: 611 人
  • 访问总量: 8,665,951 次
  • 最近更新: 2023年5月27日
服务热线:
 

 QQ在线交流

 旺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