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故里和沙溪考》 郝金龙 理顺孙绪的身世

131次阅读

共计 17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孙绪故里和沙溪考

郝金龙

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沙溪本来就是一条 并不显著的小沙河,因为有了 “沙溪先生”一一孙绪这条“龙”,于是乎沙溪 与孙绪一样被牢牢地镌刻于故城名人的史册之上。

一、理顺孙绪的身世

在《故城县志》中有孙绪400言,但介绍其身世只有寥寥数语,如:“孙 绪字诚甫,号沙溪,振之子,……放归田里,筑汉阴亭、剪韭轩于陂东柳曲, 自书陂东居士……子若缄举于乡;曾孙遂国朝丁亥进士。” [河是说孙绪乃(孙) 振之子,在罢官后回乡,在大湾(坑塘或河湾)东一块称柳曲的地方建了房子, 提名曰“陂东居士”。有一子叫若缄者,通过科举而为官。又多少年以后一位 曾孙名孙遂者,还中了进士。并无家住何乡、何里的片语。98年版《故城县志》 载文称:孙绪“故城县杏基乡南岭踪人” ,或是有所调查,或是有本于《光

绪故城县志》河防志篇中在说明“沙溪”并不是当时的沙河时说:“明孙绪居 岭踪,别号沙溪,以地势考之,非今所谓沙河也。”砂]这是故城县对孙绪故里 状况的记述

作为研究历史的学者必于所踏古人之迹中缕析出新义,否则只能称之为“学 舌”。近读尹丕杰《甘陵今古》中《甘陵第一才子一一孙绪》:“孙绪字诚甫, 号沙溪,祖籍不详。其曾祖孙太公(佚名)于明初'携家避兵东海上',后流寓故城,遂为故城人。太公家虽贫,但尚义侠,重节概,与鹿豕富室沈三翁(佚 名)过从甚密。三翁无子,求孙太公第三子孙五为义子,太公允,孙五遂为三 翁所收养,改姓沈。三翁欲赠太公田产,太公耻之,携家仍赴海上,不知所终。 尹先生也未贸然承认孙绪的故里在南岭踪。

“沈三翁后来生子,但仍待孙五甚厚,孙五生子三人:孙俊、孙振、孙惠。 孙振即孙绪之父,……孙绪高中后,应告祭于宗庙。但孙绪并非沈氏血胤,根 据封建法统,义子新派必须另立谱系,不得与正宗混淆,这与进士的高贵身份 不称。孙绪无奈才恢复本姓,在此之前他与他的祖、父三代都姓沈。”[87] 根据尹先生的描述,再结合《故城县志》理出孙绪的家系谱:

 

《孙绪故里和沙溪考》 郝金龙 理顺孙绪的身世 《孙绪故里和沙溪考》 郝金龙 理顺孙绪的身世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孙绪的出生地即鹿豕村,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 进士之前出生的所有族人均姓“沈”。孙绪自称“吾之曾祖非翁而谁也”,一 直感鹿豕沈三翁之恩,“吾孙氏曾祖居同里同用〔涸,虽耕锄寒素,而翁不以贫 贱生厌弃心”〔阿。标志着孙绪的父祖居于鹿豕,仍然是沈三翁沈氏族系。 孙绪“无奈”才恢复本姓,孙若缄等孙绪之子多数为官,再有孙辈务农, 应该安排于“别业(另外的土地和庄园)”。如孙绪在《沙岗赋》中说“余家 (即我家)别业在沙溪之南数里,……从侄执砚(侄子)耕凿其中筑园圃,蒔 花木间”。沙岗地让侄子孙执砚打理或耕种,因为当时故城县人口依然稀少, “万历四十年(1612年)在册民数800户,时故城县8里(乡),计880户, 畸零210”。I%〕当时政府鼓励占地,估计小鹿豕(北卢庄)和南岭踪也有孙 绪别业。

孙绪放归田里,曾筑汉阴亭、剪韭轩于陂东柳曲,应是离开沈氏祖宅, 在鹿豕村的坑塘之东另辟,没有资料表明迁往他处,即使迁到鹿豕村以外他处, 也改变不了故里在鹿豕的事实。有“别业”于故城县的任何地方也属其子孙或 从侄子孙打理、迁居,但孙绪的故里在鹿豕也不会改变,更谈不上籍贯。 以上是从孙绪身世进行的分析,那么孙绪自己所写的家乡位置应该更可信。 沙溪、沙岗就是孙绪乡里的重要标志。

二、孙绪自述的沙岗和别业

孙绪写过好多高水平的文章,其《沙岗赋》就是一篇被保留下来的抒情文 章,借为从侄撰赋之际抒发心中的郁郁心绪,从此亦能看出他对世外桃园的向 往。

此文有可能是第一次罢官归田时所作,“沙溪”之号应始于沙岗所临之沙 溪,因再次罢官时业已称“陂东居士”。其“余家别业在沙溪之南数里”,“村 西沙磧旧为溪水拥成,丘阜大小相望,故老因名之曰沙岗”,“沙溪南去十里 其余”,91就是对沙岗、沙溪位置的描述。《沙岗赋》洋洋千言,属于艺文, 可以夸大描述,但“沙溪”在“余家” “南”十多里;“别业”又在“沙溪” “南”“数里”,应该是绝对真实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考量的第一手资料。“累 累相如,列若斥喉,绳若贯珠”理]的小沙丘就属艺术性描写了,大意为:一个 接一个排列得像侦察敌情的小土堡,用绳子穿起来与穿珠子一样。仍是考量北 宋黄河“大溜”和沙溪河的流路重要依据。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