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亭历史地理》李文龙 郝金龙——金历亭县

127次阅读

共计 220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金历亭县

金人从西京入太原,天会四年(1126年)十二月癸亥,“宋主桓降”9],仅 用了 15个月泱泱中原大地竟让女真人唾手可得。金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天 会五年(1127年)九月再立傀儡皇帝刘豫,都大名府(今大名县)。直到天会十五 年(1134年)金人不得不自己来直接治理,设府、州、县。恩州辖县四:历亭、武 城、清河、临清,州属大名府路,历亭县属恩州。

1.恩州治历亭

庆历八年(1048年)第一次大决的黄河在临清向东北,行流到熙宁二年(1069 年),全河入东流。12年后的元丰四年(1081年)小吴堰决口后北流经恩州城(在 今清河县西)附近,此为第二次大决。元符二年(1099年)在内黄口第三次大决, 又是全河北流,在恩州城西(今清河西)到枣强向北为主流,每年雨季恩州以西被 开为百里行洪区,州城和永济渠靠筑堤保护,一直到宋末金初的27年间,不时在北 流沿线决口。到北宋的最后几年朝廷已无能力保御河(永济渠)东堤时,黄河水涌 入恩州(今清河县)东侧,黄路河(清凉江)沿线又成了主河道。估计土地受灾严 重,粮食连年不丰,加之年年的筑堤劳役,人口流失严重。因熙宁二年(1069年) 后的黄河未再影响历亭,今运河一线之东的临清、历亭成了黄泛灾民的避难所。所 以到金初只能将州城迁到相对富庶、人口稠密的历亭县建恩州城。

2.卫河通漕

金朝迁都于燕京是从海陵王完颜亮开始的,金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诏迁燕 京,“调诸路工匠修燕京宫室,七月,命张浩、卢彦伦营建宫室,宫中门窗,多用 汴宫旧物。……此外,还有不少建筑材料是取自北宋京城汴梁。这些物资是通过什 么途径从汴梁(今开封)运到金的中都(燕京),史无记载,但御河应是一条方便 的运输通道” tl60o〕估计仍用永济渠和熙宁御河通漕。

金迁都燕京后即面临税粮的征收、存贮、运输,治理漕河乃必由之路。《金史。河 渠志》有三次谈到治理漕河。第三次在“(泰和)五年(1205年),上至霸州,以 故漕河浅涩,敕尚书省发111东(山东东路、西路即今大部山东省)、河北(河北东 路、西路即今河北南部)、河东(河东南路、北路即今山西东部)、中都(今北京 和河北省一部)、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山东、河南省交会处)军夫六千,改凿 之。”[旧]治理的漕河为哪一条,史无明载。根据《金史。河渠志》泰和六年(1206 年)关于“漕运盘浅剥载,奸弊百出。于是遂定制,凡漕河所经之地,州府官衔内 皆带'提控漕河事',县官则带'管勾漕河事',俾催检纲运,营护堤岸”32]的记 载,经对其后列举的三十四城自南向北依序排列:获嘉、新乡、汲、卫、黎阳、内 黄、大名、元城、馆陶、临清、夏津、武城、历亭、将陵、吴桥、东光、南皮、清池、兴济、会川、靖海,再自天津向北:武清、香河、潮阴、潞县,即能得知泰和 五年(1205年)调夫治理的即卫运河(金亦称御河)。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之前卫河(金御河)即已形成。到斯时的金御河自 北馆陶改走临清(今临清南)、夏津、武城(辖今故城县的西北部)、穿历亭(辖 今故城县故城镇北部)境再到将陵(今德州),不再经过清河县城和历亭县城。历 亭仓(国家粮库)或设于安乐镇(今四女寺)。

临清以北的卫运河最晩在金泰和六年(1206年)即已开通,并非普遍认为的开 通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史河渠志》也载明至元二十六年是开通京 杭大运河的年代,西北至于临清,以逾于御河引汶水达舟于御河止 于临清之御河

3.猛安谋克

从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五年(1153年)迁都燕京,不断有女真人入驻中原,到正 隆四年(1159年)女真人全迁内地时运河沿线已有护漕兵士屯田,沿河应是女真人 组织移民的首选之地,仍以“猛安”、“谋克”〔刚组织。女真人是渔猎、游牧民族, 本无农耕之能,以法占田后招汉民租种,历亭县又成为猛安谋克屯田的首选之地, 到明昌二年(1191年)后金汉通婚,女真汉化加速,使得这一区域的人口剧增。才 出现《金史》记载的恩州四县,“今(州)治历亭,户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九。” [165] 而同期的冀州(即今冀州)五县仅有“户三千六百七十” [166],竟有27倍的悬殊。 估计千户营、甲马营、河北营、七机营、达官营、白马营之"营”与女真人称“ 安”,汉称“千户”有关。明初所设之“屯”多为女真的“谋克”,汉称“百户” 有关,因无详细资料,难下定论。

当蒙古拖雷攻克恩州时(在1213年),女真族于次年(1214年)屯田军及其 家口百余万人相随南迁,历亭县有生力量相随南迁,留下“鳏、寡、孤、独”,应 是明初人口鲜少的原因之一。

4.分历亭置故城县

漳南县自被并入历亭县,到再分置故城县已是《元史》记载属景州所辖了 !故 城“元初隶河间路。至元二年(1265年),并为故城镇,属景州。是年,复置县还 来属”37]只提到元初即有属河间路的故城县,未提何时自历亭县分置。乾隆《德州 志》作了详述:“(元)至元三年(1266年)复升将陵县为陵州(今德州市),废 故城县为镇入焉,复隶河间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割陵州西南复 立故城县。”并解释说:“金明昌1190—1195年)中,河北立故城县。元至元三 年(1266年)收入陵州,至此又割陵州立故城县。”〔陨]虽然列举的关系复杂,但 故城县于金明昌年间1190 — 1195年)自历亭县以运河为界析出,河北侧为故城县 还是清晰的。漳南县属历亭县共历140年(以1194年始计),后改称故城县。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