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屯村文化》宋淑敏 ——丞相营、 阳坞的来历

198次阅读

共计 15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丞相营是夏庄镇一带的又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故城县志》 对该村庄的记载是: “丞相营, 在县东北二十里, 元末也速驻兵之所。 ” 《德州志》 对丞相营的记载是: “至正十八年(1358年) 命丞相也速守陵州, 东昌贼北寇, 也速故纵之过陵州, 缴击于景州, 斩获殆尽。 又云也速大营在故城界, 今丞相营是也, 小营在州界, 今阳塢是也。 ” 这些记载与《故城县志》 吻合 可是在《德州旧志九种校注》 一书中, 经过考证, 否定了这一记载, 又为丞相营增添了更为神秘的色彩。 考曰: “按《元史》 , 也速升知枢密院事, 讨蒲台贼杜黑儿, 擒送京师磔之。 东昌贼将北寇, 道出陵州, 也速缴击于景州,斩获殆尽, 复阜城县, 有诏命也速以军屯单家桥云云。 并无至正十八年(1358年) 守陵州事, 亦无纵之过陵州语。 且曰阜城县单家桥, 是也速未尝屯兵于陵州可知。 又故城县东二十里有神仙营, 或作承先营, 其名义本不可知。 新志作丞相营, 定为也速屯兵大营, 阳坞为屯兵小营, 不知又有何本? 又按《元史》也速升知枢密院事, 后击东昌贼, 不载年月, 后又拜中书平章政事, 改行省,后又进。

考证是说, 《元史》 记载的也速升任知枢密院事, 讨伐杜黑儿, 并将其抓获送京师行酷刑。 以及在东昌府将北寇引出陵州, 在景州将其缴获杀尽, 而后又复命阜城县将军队以军屯形式驻扎单家桥一事, 无据可查, 属于口出无凭,道听途说。 .那么丞相营怎么来的呢? 考证说, 丞相营最早叫做神仙营, 或者叫做承先营, 至于为什么叫这名字不知道其中缘由。 新志把神仙营或承先营称作丞相营。

另外, 也速屯兵的大营叫做丞相营,阳坞叫屯兵的小营之说也不知道从什么资料考证得来。

三处“志” 载, 显然《德州旧志九种校注》 与《故城县志》 与《德州志》记载不相同。 可是《元史》 真的像《德州旧志九种校注》 考证的那样吗? 于是,继续向《元史》 求证。 原始记载中以“也速” 开头命名的不止一个, 单叫“也速” 的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元末也速。 再向《元史》 求证过程中, 《德州旧志九种校注》 的编撰者一定是看错了人, 其实《德州志》 与《故城县志》 记载详实。

《元史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二十九》 记载: “也速, 蒙古人, 倜傥有能名。 由宿卫历尚乘寺提点, 迁宣政院参议。 至正十四年( 1354年) 河南贼芝麻李据徐州, 也速从太师脱脱南征, 徐州城坚不可猝拔, 脱脱用也速计, 以巨石为砲, 昼夜攻之不息, 贼困莫能支。 也速又攻破其南关外城, 贼遂遁走。以功除同知中政院事。 继又领军从父太尉月阔察兒征淮西, 会贼围安丰, 即往援之。 渡淮无舟, 因策马探水深浅, 浮而过。 贼大骇, 撤围去。 进攻濠州, 有诏班师, 乃还。 升将作院使。 复从太尉征淮东, 取吁胎。 迁淮南行枢密院副使,升同知枢密院事。 讨贼海州, 大败之。 贼走, 航海袭山东, 尽有其地。 也速计 贼必乘胜北侵, 急引兵北还, 表里击之,复滕、 兗二州,及费、 邹、 曲阜、 宁阳、 泗水五县, 贼势遂覷。 未几, 复泰安州及平阴、 肥城、 莱芜、 新泰四县,又平安水等五十三寨。 升知枢密院事。 讨蒲台贼杜黑兒, 擒送京师磔之。 东昌贼将北寇, 道出陵州, 也速邀击于景州, 斩获殆尽。 复阜城县。 有诏命也速以军屯单家桥, 断贼北路。 贼转攻长芦, 也速往与战, 流矢贯左手, 不顾, 转斗无前, 杀贼五百余人, 夺马三千匹。 于是分兵下山寨, 民争来归。 ”

由此可见, 也速确实在德故一带塵战征讨过, 因为也速南征北战, 功绩卓著, 曾升知枢密院事、 光禄大夫、 中书右丞相, 分省山东。 那么, 故城县夏庄镇丞相营也许之前曾叫神仙营或承先营, 两个名字可以说明这个村庄历史久远。

但是, 元末也速在这里驻扎军营之后, 后人便把也速大军屯过兵的大营一一神仙营或承先营改为丞相营,把屯过兵的小营叫做阳坞o

丞相营、 阳坞村名由此得名, 这种说法有史可查, 不用质疑。徽王庄、 龙凤店、 丞相营、 阳坞, 这四个村庄是故城县最具有生动故事的村庄,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 有史可查, 非常难得,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传承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