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乡侯国考》过陵乡的河流考 郝金龙

167次阅读

共计 218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 陵乡南北古城与屯氏别河、 清河的相对位置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仍然是我们今天考证和寻找古县的最好参考书郦道元以散文的笔触撰写地理, 将野外考察的实情结合参考文献饰以笔墨,以河流为纲, 以城镇为目, 沿河流的走向从上游到下游顺序道来, 在描述的清河流径时说: “清河又东北径信乡西……清河又北径信成县故城西……清河又东北径清阳县故城西•••…清河又东北径陵乡西……清河又东北径东武城县故城 西……清河又东北径复阳县故城西……清河又东北流, 径枣强县故城西。 ”

即陵乡县西南为清阳县, 其东北就是东武城县, 同时也表明了清河的流径为清阳县故城西一陵乡县西一东武城故城西。 《水经注》 在描述屯氏别河时说: “屯氏别河又东, 枝津出焉。 东迳信城县故城南……又东迳清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陵乡南……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南, 又东北迳东阳县故城南。 [“ ” 仍然是: 清阳县故城东北为陵乡, 陵乡东北是武城县故城, 即屯氏别河在清阳县故城南, 陵乡县南, 东武城县故城南通过。 以《水经注》 复原的北魏时清河河道,见221页图2—19o
(二) 陵乡南北古城

《水经注》 以河流志城镇, 以城镇印证河流, 河流与城镇相互印证。 221页图2—19中标注了信乡、 信成、 清阳、 东武城和东阳故城, 下面是对陵乡南北这五个古县作岀的考证。

1. 信乡侯国

《水经注》 转引“ 《地理风俗记》 曰: 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 故县也” 170《读史方舆纪要》 也记载“汉有信乡县, 属清河郡。 宣帝封清河刚王子豹为侯国[陶” 。 按当今人认为的甘陵在清河县冢子村, 那么, 信乡县的位置则在距清河县政府西南4.2公里的坝营镇张武庄村, 有人根据清河焦三店村有出土文物, 估计出信乡县在清河县焦三店村。

2. 信成故城

信成县是汉朝所设县, “在今理西北十二里故州城外是也⑴刃” , “今理”指的是北宋清河县, 即今清河县政府西北9公里的葛仙庄镇尹才庄村西北。

3. 清阳故城

清阳城与甘陵郡、 甘陵县、 清河郡、 清河县、 清阳侯国有过同城, 又多次迁移, 厘清不易。 《太平寰宇记》 “古清阳县城: 在县(北宋清阳县) 东南三十五里〔切” 是说北宋的清阳县在今尹才庄东, 向东南35宋里正是甘陵,  陵曾为隋清阳县, 《太平寰宇记》 “后魏孝昌三年527年) 葛荣贼乱, 以城内有甘陵高大, 因据陵为堡, 贼平, 遂置清阳[切” , 说的隋清阳城也不是《水经注》 中的清阳故城,」 因郦道元死于后魏孝昌三年527年) 他不知道清阳迁到甘陵, 郦说的“清阳故城” 应该是清阳县和清河郡同城的“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汉高祖封王吸为清阳侯, 食邑于此” g的“故清河郡城” 。 所以“清阳故城” 在尹才庄东南25宋里, 11.9公里的今谢炉镇的刁楼庄村。

4.故武城县

《太平寰宇记》 “故武城县。 在北十里” 。 唐宋“武城县东北四十里回” 。是说在北宋武城县在贝州城东北40宋里, 故武城县在北宋武城北10余宋里,从今清河县南关村南向东北19公里到今故城县的王行杖村即是北宋时的武城县, 在王行杖村东北5.5公里到盐厂村西南即东武城县, 也就是《水经注》 所言“故武城县” 

 

《陵乡侯国考》过陵乡的河流考 郝金龙

(三) 北魏清河的径流

《水经注》 “清河又东北径信乡西… …清河又北径信成县故城西… … 卫勺” ,表明这一段从信乡西北到信成西是南北方向的,过信成后东折, 再东北过清阳县故城西北, 基本上沿今清凉江向东北, 才能到东武城西。 《水经注》 再未提到清河怎样在清阳县西返折到离东武城七十里的《清河考古录》 中考定的陵乡西, 也未提到清河再从何东北径东武城西, 而是从清阳西直接东北到陵乡西。

按河流的规律讲, 河流时很难来回返折,即便有“之” 李形迂回, 也是短距离的曲折。 根据上述的分析来看, 《清河考古录》 中的陵乡县的位置有误, 再深究则是东汉应劭的“七十里” 是误记。 如果将“七十里” 改为“十七里", “清河又东北径陵乡西……清河又东北径东武城县故城西” [⑷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按《中国历史地图集》 所标定的陵乡(侯城) , 在故城县最南端的辛堤村与清河县的渡口驿间, 《水经注》 必将说: “清河又东北径清阳县故城西…清河又东迳清阳故城北……清河又南迳清阳故城东……清河又北迳陵乡西…… 清河又东北径东武城县故城西” 才能讲得通, 显然陵乡真实位置不在《中国历史地图集》 标注的位置。
(四) 北魏屯氏别河故渎的径流

如果按照《中国历史地图集》 标注的陵乡(侯城) 的位置, 《水经注》 的描述: “ (屯氏别河) 东迳信城县故城南……又东迳清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陵乡南……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南, 又东北迳东阳县故城南〔师。 ” 其中“陵乡” 是《中国历史地图集》 所标注的侯城, 这条流径没有返折, 是可以讲通的,但又陷入另一误区, 即屯氏别河又与今运河入同一河道, 而又违背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自己划定的今运河就是屯氏河的本意。

如果将陵乡或侯城定在军屯, 屯氏别河在东经清阳县故城南以后, 东北拐向陵乡南, 再东北经东武城县故城南, 就与《水经注》 的流径完全相符了。 这一河道被隋炀帝开为永济渠, 今天故道的洼地当地人称为“蔡河” 。 今天军屯村南的屯氏别河故道见下图2—18o经过对清河和屯氏别河的流径分析, 故推断应劭的“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 的“七十里” 是“十七里” 的误记或是后人的错记。 北魏清河流径基本上是今天的清凉江, 屯氏别河东阳支则是曾为永济渠的蔡河故道(北魏清河和屯氏别河故渎的流径参考下图2—18) o图2—18永济渠故道遗迹理论上东汉陵乡或北魏侯城, 在东武城西南十七里的今军屯村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