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永济渠变迁》中段卫运河开通年代的确定 郝金龙

228次阅读

共计 54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通过以上论述,条理始得清晰。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黄河全河入淮、泗以后,卫水、淇水、疽水、汤水归入御河始得自流,仍沿北宋北流前的御河河道向东北,只有通过北流泛滥区时沿低洼区形成新河道,再到今魏县东入大名县于村渡,再东北接馆陶界三口,离开永济渠故道自流到临清(曹仁镇),再向北行今卫运河。

正如《元史》所述的流路:“御河,自大名路魏县界经元城县泉源乡于村度,南北约十里,东北流至包家渡,下接馆陶县界三口。”⑷绢根据无潴水湖泊河流的特点,卫水(百门泉水)东北到曹仁镇一般不会超过两年,推测在明昌六年(1195年)这条流路即已形成。从泰和六年(1206年)县官则带“管勾漕河事”所列举沿漕河的县来看,卫河漕运流路此前即已形成。这条自然行流的河道或可阶段性行小型船舶,作为漕运河道就勉为其难了 o

《金史》所载"(泰和)五年(1205年),上至霸州,以故漕河浅涩,敕尚书省发山东、河北、河东、中都北京军夫六千,改凿之”⑷习,对原永济渠或御河属于疏通,对于馆陶到郑口则属改凿了。所以说,泰和五年(1205年)是卫河治理通航之年,泰和六年(1206年)的三十四县县官管勾漕河事则是卫河正式通航后的规定了。卫运河中段行流的初始年代应定在金明昌六年(1195年),通航漕运的年代应该定在金泰和五年( 1205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