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川考》郝金龙——屯氏张甲河的影响

191次阅读

共计 8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屯氏张甲河的影响

通过古城与河流的关系分析可知,此地在历史上遭受两次被记载的“灭顶之灾”, 即汉黄河和宋黄河的泛滥。俗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是说人迁物系的关系,在遇兵燹、朝代变迁的灾难时人总可以回来找到庙,但黄河泛滥则不同,“冲走和尚深埋庙”,黄河过后连庙基的参照物也找不到了!广川侯国裁撤后仅三年(汉武帝元 封二年),黄河的灾难即到。灾难有多大并无记载,但我们可通过人口变化看出些 许端倪(见表7—2

《广川考》郝金龙——屯氏张甲河的影响


表7—2数据来自《汉书。地理志》,系汉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的数据,离屯氏河断流的汉永光五年(前39年)仅有35年。屯氏河断流后并不标志屯氏别河断流,何况漳河在枣强与张甲河合流后仍灌注信都东部。从表7—2信都郡的县平均人口是渤海郡县均人口的51.4%, 只有清河郡县均人口的28.6%o但时信都郡有 17,十几个县未受屯氏河影响,人口均数不会低于渤海郡太多。据此认为复阳、枣强、广川、煮枣、历、禧等侯国旧地百姓逃亡殆尽。

从黄患后设置的王子侯国(见表7—3来看,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西汉末期今景县西南、故城县北部、枣强东部,包括汉枣强、广川、历县、蓿(北蓿)县仍 然人烟稀疏,不适于设置侯国,而在泽渚西北设置。广川即处在这片泽渚的核心位置。

表7—3中设置的王子侯多属清河纲王之子,还有河间献王子、中山靖王子, 表明此地在西汉不像《汉书》和《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描绘的属信都或渤海,而属“自由区”,到东汉才专属清河郡。

元圭寸元年(前109年)系首次被明确记载的黄河泛滥,涂炭最少70年后,到汉永光五年(前39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导致汉初在此设置的功臣侯城的灭绝,如莎提、辟阳、复阳、煮枣、枣强、历、平堤、蓿、弓高、蒲领、东阳等。更有甚者,即汉时曾设过多个同名两侯国,今天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如齡、蓿、东阳、枣强、蒲领、桃、信乡等,都与黄河泛滥有关。百里之野上密密麻麻的古城,能知此地在汉初的繁华,若非古籍有载连名称也被埋地下,

若非实地发掘何人能实指古城呢?广川200年生灵不兴,枣强县500年再无设置,历史所称“广川故城”己属文化上的概念。

 

《广川考》郝金龙——屯氏张甲河的影响

正文完